文章解析

qiān
yīng
·
·
jìn
shī
shèng
féi
shàng

朝代:宋作者:李纲浏览量:3
cháng
jiāng
qiān
xiàn
nán
běi
xuě
làng
yún
tāo
tiān
xiǎn
nán
rén
móu
zhuàng
suǒ
néng
tūn
shì
ā
jiān
bǎi
wàn
nán
shū
cháng
qiáng
zài
xiè
gōng
chù
huà
cóng
róng
zhǐ
wěi
féi
shuǐ
shàng
qiān
jiǎ
jié
zhèn
dāng
shé
shǐ
biān
zhōu
xuán
jīng
huī
dòng
zuò
què
běi
jūn
fēng
wén
shù
shēng
míng
jìn
dào
wáng
shī
jiāng
zhì
yán
jìn
zuò
zhēng
mín
zhōu
céng
zhuān
měi

译文

长江奔腾千里,成为南北的界限,如雪的浪花和翻涌的云涛一望无际。这天然形成的险要之地难以越过,大臣的谋略又能制止强敌,北方的索虏又怎能吞并我们的土地呢。当年苻坚率领百万大军南下侵占,转眼之间就长驱直入我们的境地。东晋能够击破强敌,全在于谢安的谋划,从容指挥。这是多么奇特雄伟啊!在淝水之上,东晋的八千精兵,摆开阵势对抗蛇豕之敌。谢安挥鞭驾车前行,与敌人交战,战旗招展,坐谈之间击退北军,使之望风披靡。夜里听到风声鹤鸣,敌军便以为东晋的军队追杀过来。东晋的胜利延续了国统,庇护了众多百姓,这等功绩不亚于《诗经·小雅》所歌颂的周宣王中兴之功。

逐句剖析

"长江千里":长江奔腾千里,

"限南北":成为南北的界限,

# 限:阻隔,界限。

"雪浪云涛无际":如雪的浪花和翻涌的云涛一望无际。

"天险难逾":这天然形成的险要之地难以越过,

# 逾:越过。

"人谋克壮":大臣的谋略又能制止强敌,

# 壮:一作“庄”、“敌”。,人谋:指大臣的谋略。

"索虏岂能吞噬":北方的索虏又怎能吞并我们的土地呢。

# 吞噬:吞食。,索虏:南北朝时,南朝对北朝的辱称。

"阿坚百万南牧":当年苻坚率领百万大军南下侵占,

# 南牧:侵占南方的土地。,阿坚:指十六国时前秦皇帝苻坚。

"倏忽长驱吾地":转眼之间就长驱直入我们的境地。

# 倏忽:转眼之间,突然。

"破强敌":东晋能够击破强敌,

"在谢公处画":全在于谢安的谋划,

# 处画:处理筹划。,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采取了积极抗敌的战略措施。

"从容颐指":从容指挥。

# 颐指:指下巴的动向示意,进行指挥。这里形容谢安指挥若定。颐:面颊。

"奇伟":这是多么奇特雄伟啊!

"淝水上":在淝水之上,

"八千戈甲":东晋的八千精兵,

# 八千戈甲:指晋军前锋都督谢玄等将领带精兵八千,争渡淝水,击杀秦兵。

"结阵当蛇豕":摆开阵势对抗蛇豕之敌。

# 蛇豕:大猪和长蛇,比喻贪暴残害者,《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大)豕长蛇,以荐食上国。”注:“言吴贪害如蛇豕。”

"鞭弭周旋":谢安挥鞭驾车前行,与敌人交战,

# 周旋:辗转相从,这里是交战的意思。,鞭弭:挥鞭驾车前行。弭:弓末梢,用骨头做的,用来助驾车者解开辔结。

"旌旗麾动":战旗招展,

# 麾动:这里指战旗招展。麾:古代用以指挥军队的旗帜。

"坐却北军风靡":坐谈之间击退北军,使之望风披靡。

# 风靡:望风披靡。,北军:秦兵。

"夜闻数声鸣鹤":夜里听到风声鹤鸣,

# 鸣鹤:即风声鹤唳。秦国军队大败后逃跑,看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东晋的士兵,路上听到风声和鹤叫的声音也以为是晋兵追来。见《晋书·谢安传》。

"尽道王师将至":敌军便以为东晋的军队追杀过来。

# 王师:东晋的军队。

"延晋祚":东晋的胜利延续了国统,

# 晋祚:东晋的皇位。祚:皇帝,国统。

"庇烝民":庇护了众多百姓,

# 烝民:众多的百姓。

"周雅何曾专美":这等功绩不亚于《诗经·小雅》所歌颂的周宣王中兴之功。

# 周雅:指《诗经》“大雅”和“小雅”中赞颂周宣王派兵征伐西戎、猃狁的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是北宋抗金名将李纲所作的一首咏史词。这首词结构谨严,语言刚劲,风格沉雄,是咏史词中的佳作。在对淝水之战的描绘中,词人以精妙的笔法层层铺陈,叙事条理清晰。既正面刻画了东晋凭借长江天险的地理优势,以及君臣同心的人和之利,又侧面勾勒出前秦军队从气势汹汹长驱直入,到最终狼狈溃败的完整过程,充分彰显出词人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朝宰相、抗金名臣、诗人

李纲(1083~1140),宋朝宰相、抗金名臣、诗人。字伯纪,号梁溪先生,谥忠定,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宋徽宗政和进士,北宋末任太常少卿。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主张坚决抗金及反对乞怜求和,被宋高宗及汪伯彦、黄潜善所不容。李纲能诗文,写了不少爱国篇章。他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集》《靖康传信录》。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北宋被金兵灭亡后,高宗赵构南渡,于临安(今杭州)建立南宋政权。他偏安江南,因畏惧金兵的强大而无意收复中原,反而耽于享乐。这让诸多有志之士痛心疾首,许多爱国诗人、词人纷纷以笔为剑,借作品抒发渡江北伐、收复中原、驱逐金虏、重返汴京的壮志豪情。李纲面对时局,感慨万千,创作了七首咏史词,包括《水龙吟·光武战昆阳》《念奴娇·汉武巡朔方》《喜迁莺·晋师胜淝上》《雨霖铃·明皇幸西蜀》《喜迁莺·真宗幸澶渊》《水龙吟·太宗临渭上》《念奴娇·宪宗平淮西》,而这首《喜迁莺·晋师胜淝上》正是其中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史词,该词通过描绘长江天险、回顾淝水之战中东晋以少胜多击败前秦的过程,展现东晋君臣凭借天险与谋略克敌制胜,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南宋朝廷应积极抗金、收复中原的期望与爱国之情。

2. 写作手法

欲抑先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两句中,先以“百万”“倏忽长驱”极写苻坚军队南下时数量庞大、来势汹汹,此为“扬”;后写晋军大破前秦,以秦兵惨败形成反差,此为“抑”,借此凸显东晋胜利之不易与意义重大。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形势图便在读者眼前徐徐铺展。只见长江雪浪翻涌,滔滔千里,奔腾不息,宛如一道天然屏障横亘南北。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观望长江时,曾感叹“此天之所以限南北也”,他两次兴兵伐吴均铩羽而归,长江天险正是重要因素。如此险要地势,本可成为抵御北方金兵的天然壁垒,倘若高宗赵构怀有恢复中原之志,完全能够凭借天险,加固防线,阻遏强敌。然而,天险虽难以逾越,却并非绝对不可跨越。东吴孙皓曾妄图仅靠长江天险御敌,最终落得“一片降幡出石头”的亡国下场。因此,李纲强调,仅有天险远远不够,还需“人谋克壮”。天险可资凭借,但不能仅依赖天险,人的谋略才是关键。既有天险为凭,再辅以深谋远虑,北方的索虏又怎敢觊觎我们的疆土?“索虏”是南北朝时南方人对北方敌人的蔑称,李纲在此既暗指前秦,也影射金兵。这一段描写与论述,为后文叙述晋师以少胜多的壮举埋下伏笔,自然地将笔触引入淝水之战。下片以“奇伟”一词起笔,生动细腻地铺陈这场战争的辉煌胜利。谢玄率领“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与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展开对决。“戈甲”代指军队,“蛇豕”则形容敌军如长蛇封豕般凶猛贪婪。“倏忽长驱吾地”一句,极言秦兵来势汹汹、强大无比,这实则是为后续秦兵的惨败做反衬,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更突显晋军胜利的重大意义。苻坚南侵,大敌当前,东晋宰相谢安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一,定下坚决抵抗、绝不妥协的大政方针;其二,精心谋划,用人不疑。他任命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总领全军;以谢玄为前锋都督,并让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龙骧将军胡彬等协同作战。谢安充分信任将领们的谋略与才能,放手让他们自主指挥,自己则镇定自若、指挥若定,尽显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风范。正因如此,词中赞道:“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颐指”二字,将谢安指挥若定的潇洒姿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方岳《梦中》

下一篇:宋·陆游《采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