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千里":长江蜿蜒千里,
"烟淡水云阔":水面上的烟雾淡淡,天空云朵与水波相连,显得格外辽阔。
"歌沉玉树":那玉树后庭花的歌声早已沉寂,
# 玉树:《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代指亡国的骄奢淫逸。
"古寺空有疏钟发":古老的寺庙里,只剩下稀疏的钟声回荡。
# 疏钟:稀疏的钟声。
"六代兴亡如梦":六朝的兴盛衰亡就像一场梦,
"苒苒惊时月":时光匆匆流逝,令人心惊。
"兵戈凌灭":战争纷乱,
# 兵戈:指战争。
"豪华销尽":那些曾经的繁华都已被销毁,
"几见银蟾自圆缺":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见证了多少变迁。
# 银蟾:月亮的别称;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
"潮落潮生波渺":潮水涨落,波浪渺无边际,
"江树森如发":江边的树木茂密得如同头发一般。
"谁念迁客归来":又有谁会记得我这个被贬谪的人归来,
# 迁客:被贬流放的人。
"老大伤名节":年华已老,还为名誉气节所伤。
# 名节:名誉,节操。,老大:指年老。
"纵使岁寒途远":即使路途遥远且艰难,
"此志应难夺":我的志向也难以被剥夺。
"高楼谁设":高楼是谁建造的已经无从知晓。
"倚阑凝望":我倚着栏杆凝望远方,
# 倚阑:凭靠在栏干上。
"独立渔翁满江雪":就像是看到了象征高洁的独钓寒汪的渔翁和满江的白雪。
# 独立渔翁:借用柳宗元“江雪”一词意境。
宋朝宰相、抗金名臣、诗人
李纲(1083~1140),宋朝宰相、抗金名臣、诗人。字伯纪,号梁溪先生,谥忠定,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宋徽宗政和进士,北宋末任太常少卿。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主张坚决抗金及反对乞怜求和,被宋高宗及汪伯彦、黄潜善所不容。李纲能诗文,写了不少爱国篇章。他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集》《靖康传信录》。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是一首怀古题材词。全词描绘了长江水云、六代兴衰等景象,借金陵怀古,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懑,以及不屈不挠、坚决抗金的决心。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描绘长江奔腾千里、水云淡阔之景,借雄浑壮阔之景,抒发对金陵往昔繁华不再的深沉感慨,为怀古之情奠定沧桑基调。化用:“独立渔翁满江雪”,化用了柳宗元《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原诗塑造了在冰天雪地中独自垂钓的渔翁形象,借此表达诗人遗世独立、不随流俗的品格,本词中词人化用此句,以“独立渔翁满江雪”展现自己在艰难处境中坚守志向、绝不屈服的精神,使情感表达更含蓄深沉,增添了词作的文化底蕴。
3. 分段赏析
上片:起首“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词人以如椽大笔,勾勒出长江奔腾千里、烟波浩渺、水云辽阔的雄浑景象。这不仅凸显出金陵作为六朝古都,依傍长江的险要地势,更以长江的滔滔不绝,暗示其如一位沉默却永恒的见证者,目睹了无数历史兴衰。它不舍昼夜地流淌,恰似无情的时光洪流,带走了往昔的繁华,“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为全词的怀古之情奠定了深沉而沧桑的基调。“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词人在此运用典故,“玉树”所指的《玉树后庭花》,是南朝陈后主为其爱妃张丽华所作的淫靡之曲,向来被视为六朝荒淫的象征。如今,那曾经风靡一时的靡靡之音早已销声匿迹,只剩下古寺中偶尔传来的稀疏钟声。这昔盛今衰的强烈对比,如同一把锐利的刻刀,在金陵这座古城的历史脉络上,深刻地镌刻下兴衰变迁的痕迹,词人对六朝覆灭的深沉感慨也在这寥寥数语中表露无遗。“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词人的笔触从对具体景象的描写,转向对时间维度的感慨。在他眼中,六代的兴亡交替,就如同一场虚幻的梦境,转瞬即逝。“苒苒”一词,生动地描绘出时光如白驹过隙般匆匆流逝,令人在不经意间便惊觉岁月的无情。这短短两句,将历史的虚幻与无常渲染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能透过文字,触摸到那如烟般消散的往昔岁月。“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词人从金陵的现实形迹出发,进一步阐述历史的变迁。改朝换代时的战争,如狂风暴雨般将六朝帝王的淫侈奢华一扫而空。曾经的金粉繁华,如今已化为过眼云烟。而天边的月亮,却依旧自顾自地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这与刘禹锡笔下“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用意相通,都是以日月山川的永恒存在,反衬出历史与时间的无情流逝。在这永恒与短暂的鲜明对比中,词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愈发深沉,也让读者对岁月的沧桑有了更为深切的体悟。下片:“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词人的目光从对往昔历史的追忆,转回眼前的现实景物。鄱阳临近鄱阳湖,湖水与长江相通,词人由湖水的潮涨潮落,自然联想到江潮的起伏,这与上片首句“长江千里”遥相呼应。从波到江,再从江到树,词人的思绪随着景物的转换而不断延伸,细腻地体现出他面对此景时神思驰骋、心潮起伏的情状。眼前的江景,宛如一把钥匙,开启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闸门。“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词人在此直抒胸臆,以“迁客”自称,倾诉自己的身世之悲。他感慨自己被朝中奸邪势力排挤打击,贬谪至此。如今人已到暮年,然而声名节操却尚未得以彰显与确立,怎能不让人悲伤?这两句词,饱含着词人的悲愤与无奈,将其在政治上的失意与人生的沧桑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词人笔锋一转,以坚定的语气表明自己的立场。“岁寒”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困境与逆境,“途远”则意味着实现目标需要漫长的时间与艰辛的努力。但即便面临如此艰难的处境,词人依然斩钉截铁地表示,自己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抗战到底的意志,绝不可能被改变。这两句词,如同一声激昂的号角,展现出词人坚如磐石的信念与不屈不挠的精神,令人为之动容。结尾“高楼谁设。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词人巧妙地化用了柳宗元《江雪》中渔翁的经典形象。他以景结情,描绘出一位在高楼之上倚栏凝望,于寒江之中独自垂钓的渔翁。这渔翁的形象,不仅是词人自我形象的写照,更是其独立不移、坚韧不拔斗争精神的象征。通过这一形象,词人将自己的磊落之气、坚贞之节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使全词的情感表达在含蓄中达到高潮,韵味悠长,耐人寻味。
4. 作品点评
《六幺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先铺陈悲愁暗淡色调,却难掩抗金报国豪气。上片的低沉悱恻与下片的高昂豪迈相融,意脉连贯,展现作者于悲愤中奋起之志。全词气氛清冷,场景阔远,意境深远,格调刚毅。写景虽简却精妙,景物动静相宜、声色兼具。抒情手法丰富,兼用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词人吊古怀今,将忧国伤怀的思绪感慨表达得淋漓尽致。
上一篇:宋·贺铸《薄幸·淡妆多态》
下一篇:宋·陈师道《双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