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寒早":北方的边塞,寒冬来得早。
"恣骄虏、":横行的辽兵、
# 恣骄虏:指恣意骄横的辽兵。
"远牧甘泉丰草":到远方水草丰美的地方放牧。
# 甘泉丰草:甘美的泉水和丰茂的牧草。
"铁马嘶风":披挂铁甲的战马在风中嘶鸣,
# 嘶:马鸣。,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
"毡裘凌雪":他们身着毡裘冒着大雪,
# 凌雪:冰雪。,毡裘:亦作“旃裘”,古代北方民族用兽毛等制成的衣服。
"坐使一方云扰":致使一方土地动荡不安。
# 云扰:像云一样地纷乱,比喻社会动荡不安。
"庙堂折冲无策":朝廷面对敌军侵扰无计可施,
# 折冲:折还敌方的战车,意谓抵御敌人。后亦引申为进行外交谈判。,庙堂:指朝廷。
"欲幸坤维江表":甚至打算逃往长江以南。
# 江表:即江南。,坤维:指地的四角,即偏远的地方。
"叱群议":寇准大声斥责众人的怯战之议,
# 叱:怒斥。
"赖寇公力挽":凭借一己之力力挽狂澜,
# 寇公:指当时的宰相寇凖。
"亲行天讨":促使真宗皇帝亲自出征讨伐。
# 天讨:指皇帝秉承天意亲自出兵讨伐。
"缥缈":好一派雄伟气象。
"銮辂动":皇上的车驾迤逦上路,
# 銮辂:皇帝的车驾。
"霓旌龙旆":霓旌龙旗像云一样把我皇围绕在中央,
# 霓旌龙旆:画有云霓和龙形的的旗帜,皇帝的仪仗之一。
"遥指澶渊道":大军直指澶渊城。
# 澶渊:古代湖泊之名,也叫繁渊,故地在今河南濮阳县西。这里是指澶州郡,因澶渊得名。
"日照金戈":旭日把禁军的金戈衬得寒光闪闪,
"云随黄伞":彩云把皇帝的黄伞映得富丽堂皇,
# 黄伞:皇帝出外的一种仪仗。
"径渡大河清晓":清冷的拂晓,大军渡过黄河。
"六军万姓呼舞":看到君王驾到,军民喜上眉梢,
# 六军:泛指宋朝的军队。
"箭发狄酋难保":一箭射死敌将,大军喜气洋洋。
# 狄酋:敌人的首领。这里指宋军射死的辽军大将。
"虏情慑":敌人心怀恐惧,
# 慑:恐惧的意思。
"誓书来":来书请求讲和,
# 誓书:盟约,指宋辽双方的和议。
"从此年年修好":双方订立盟约,从此保我边疆。
宋朝宰相、抗金名臣、诗人
李纲(1083~1140),宋朝宰相、抗金名臣、诗人。字伯纪,号梁溪先生,谥忠定,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宋徽宗政和进士,北宋末任太常少卿。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主张坚决抗金及反对乞怜求和,被宋高宗及汪伯彦、黄潜善所不容。李纲能诗文,写了不少爱国篇章。他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集》《靖康传信录》。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代的咏史词,也是一首借古讽今的词。描绘了宋辽澶渊之役的过程,展现辽军入侵,宋朝庙堂无策,寇准力促真宗亲征,呈现真宗亲征后宋军士气高昂,击败辽军,宋辽议和。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主战派的赞扬,对朝廷苟安的批判,以及渴望当朝统治者振作抗敌的心情。借澶渊之役的景象,写出了作者的爱国情怀与对时局的忧虑。
2. 写作手法
借古讽今:借北宋真宗朝澶渊之役之事,讽南宋统治者。上片写北宋辽军来犯时,庙堂无策欲迁都,寇准力挽狂澜促真宗亲征,对比南宋皇帝畏敌避战,打压主战派。下片描绘真宗亲征获胜、辽军求和,暗讽南宋面对金兵常未战先降、屈辱求和。以古之应然,批判今之实然,表达对南宋朝廷怯懦的不满与对振作抗金的期盼。
3. 分段赏析
开篇“边城寒早”,以边境提前降临的寒意,巧妙烘托出战争威胁的紧迫与严峻。骄横的辽军肆意妄为,竟远途而来,觊觎中原甘美的泉水、丰茂的草原。“铁马嘶风,毡裘凌雪,坐使一方云扰”,生动刻画了辽军铁骑纵横、身披毡裘冒雪进犯的嚣张模样,致使边境地区动荡不宁。强敌当前,朝廷却应对乏术,“庙堂折冲无策,欲幸坤维江表”。这里的“庙堂”代指朝廷,“折冲”意为抗击敌军,“坤维”指大地角落,“江表”即长江以南。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军大规模入侵,告急文书一夜连至五封,真宗惊惶无措,面对辽军无计可施,遂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宰相寇凖坚决主张真宗御驾亲征,可真宗犹豫不决。参知政事王钦若(江南人)提议逃往金陵,陈尧叟(四川人)则建议前往成都。成都地处偏远,故称“坤维”,意即地角。无论是南逃金陵还是西奔成都,本质都是放弃中原,包括都城汴京,无异于将辽军在战场上未能夺取的土地拱手相送。真宗向寇凖询问对策,寇凖严辞回应:“提出此等策略之人,罪当斩首。陛下若能亲征,敌军自会退去。怎能……想逃往楚蜀这般偏远之地?如此将使人心溃散,敌军深入,天下还如何能保全?”(《宋史・寇凖传》)真宗无奈,勉强应允亲征。抵达澶渊南城后,群臣畏惧敌军,又请真宗就此驻扎,勿再前行。寇凖再次力排众议,据理力争,真宗这才渡过澶渊河(即词中“径渡大河清晓”),亲临前军。故而李纲满怀崇敬与热忱,写下“叱群议,赖寇公力挽,亲行天讨”。“亲行天讨”意谓天子代上天讨伐有罪之人,此处指抗击辽军。“銮辂动,霓旌龙旆,遥指澶渊道。日照金戈,云随黄伞,径渡大河清晓”,李纲在词中对真宗亲征澶渊的场景极力渲染铺陈,生动展现出天子出行时仪仗的盛大威严。这与钦宗、高宗面对战事畏缩逃避的行径形成鲜明反差,一褒一贬之间,委婉地对当朝皇帝提出批评。“六军万姓呼舞,箭发狄酋难保”,真宗亲征极大地鼓舞了宋军士气,振奋了民心。宋辽两军在澶州对峙时,辽国统军挞览出营督战,被宋军弩箭射死,辽军士气受挫。于是,“虏情慑,誓书来,从此年年修好”,辽军心生恐惧,送来议和誓书,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约定年年交好。
4. 作品点评
《喜迁莺・真宗幸澶渊》叙事与抒情巧妙融合,通过对澶渊之役的生动叙述和场景描绘,使情感表达真挚而强烈。李纲在词中盛赞寇凖功绩,实则寄望于能有更多如寇凖般的忠臣力挽狂澜,扭转危局,其中也蕴含着他对自身的期许以及身世感慨。而对真宗的歌颂,亦是对当朝皇帝的激励。毕竟真宗曾御驾亲征,与那些一味逃窜的皇帝相比,有着天壤之别,最终的结果也截然不同。
# 此词以古喻今,充分反映了作者坚持抗金的爱国热情。
现代文史学家张高宽等《宋词大辞典》
上一篇:宋·毛滂《调笑》
下一篇:宋·陆游《大圣乐·电转雷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