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春清淑之初":暮春时节,天气清新和美,
"赏心最乐惟修禊":在这样美好的时光里,最让人快乐的事莫过于举行修禊活动。
"兰亭序饮":就像当年王羲之等人在兰亭集会时那样,大家依次饮酒,
"泛觞流咏":酒杯顺流而下,人们一边饮酒一边吟诗赋词,
"萧然适意":潇洒自在,惬意非常。
"旧弼宗英":昔日朝廷中的贤臣英杰,
"文章贤牧":文采出众的地方长官,
"肯临坰外":难道不肯来到这城郊之外。
"向碧山深处":他们朝着碧山的深处前行,
"寻花问柳":一路上寻觅鲜花,探访垂柳,
"有佳气、":祥瑞之气,
"随旌旆":伴随着仪仗旗帜。
"寥落幽人寓止":隐居的幽人独自居住在此。
"借僧园、":他借住在僧人的园林里,
"缭云萦水":那里白云缭绕,水流环绕。
"栽花种竹":他亲手栽种花卉,培育翠竹,
"凿池开径":开凿池塘,开辟小径,
"渊明岂愧":就算是陶渊明见了,恐怕也会自愧不如。
"美景良辰":在这美好的景致和时光里,
"玉颜方老":佳人的容颜却渐渐老去,
"欲留何计":想要留住这美好却毫无办法。
"对残红嫩绿":面对着残败的红花和鲜嫩的绿叶,
"开怀笑语":人们开怀谈笑,
"且须同醉":暂且一起沉醉在这美景之中吧。
宋朝宰相、抗金名臣、诗人
李纲(1083~1140),宋朝宰相、抗金名臣、诗人。字伯纪,号梁溪先生,谥忠定,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宋徽宗政和进士,北宋末任太常少卿。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主张坚决抗金及反对乞怜求和,被宋高宗及汪伯彦、黄潜善所不容。李纲能诗文,写了不少爱国篇章。他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集》《靖康传信录》。
1. 分段赏析
上阕“莫春清淑之初,赏心最乐惟修禊。兰亭序饮,泛觞流咏,萧然适意。”开篇点明时间是暮春美好的开端,“莫春”即暮春。“赏心最乐惟修禊”,强调在这样美好的时节里,最让人开心的事就是举行修禊活动。“兰亭序饮,泛觞流咏”,化用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兰亭雅集的典故,描绘出众人依次饮酒,酒杯顺流而下,人们一边饮酒一边吟诗赋词的情景,“萧然适意”则直接表达出这种活动带来的潇洒自在、惬意舒适之感,为全词奠定了轻松愉悦的基调。“旧弼宗英,文章贤牧,肯临坰外。向碧山深处,寻花问柳,有佳气、随旌旆。”,“旧弼宗英,文章贤牧”指昔日朝廷中的贤臣英杰和文采出众的地方长官。“肯临坰外”,以一种期待的语气询问他们是否愿意来到城郊之外参加修禊活动。“向碧山深处,寻花问柳”,描绘出众人前往碧山深处游玩的情景,“有佳气、随旌旆”,“佳气”象征着祥和、美好的氛围,伴随着仪仗旗帜,增添了活动的庄重和欢乐气氛,展现出一种热闹而祥和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对贤才到来的期盼。下阕“寥落幽人寓止。借僧园、缭云萦水。”笔锋一转,描绘了一位隐居的幽人独自居住的情景。“寥落”体现出其孤独寂寞,“借僧园、缭云萦水”,说明他借住在僧人的园林里,周围白云缭绕,水流环绕,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与前阕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栽花种竹,凿池开径,渊明岂愧。”详细描写幽人的生活,他亲手栽种花卉、培育翠竹,开凿池塘、开辟小径。“渊明岂愧”,将幽人与陶渊明相提并论,高度赞扬了幽人的高雅情趣和隐逸情怀,暗示幽人有着如同陶渊明般的高洁品格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美景良辰,玉颜方老,欲留何计。”情感由对幽人生活的描绘转向对时光易逝的感慨。“美景良辰”描绘出眼前美好的景色和时光,“玉颜方老”则指出佳人的容颜正在渐渐老去,“欲留何计”表达出想要留住这美好却无能为力的无奈和惋惜之情,深化了词的情感内涵。“对残红嫩绿,开怀笑语,且须同醉。”最后词人自我宽慰,面对残败的红花和鲜嫩的绿叶,人们开怀谈笑,“且须同醉”表达出暂且抛开时光流逝的烦恼,珍惜当下,及时行乐的心境,体现出词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上一篇:宋·陈普《孟子·亲亲仁民爱物》
下一篇:宋·欧阳修《绛守居园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