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shuāng
míng
xiāo
shuǐ
zhàn
kōng

朝代:宋作者:张孝祥浏览量:3
shuāng
míng
xiāo
shuǐ
zhàn
kōng
míng
qiào
shēng
xiù
hóng
dàn
yān
shuāi
cǎo
yǒu
zhōng
wàn
zhōng
yuán
fēng
huǒ
běi
zūn
zhuó
jiǔ
shù
lóu
dōng
jiǔ
lán
huī
lèi
xiàng
bēi
fēng

译文

秋日天空明净,远水蘸着长空,军营里红旗飘扬,不时传来马鞭声阵阵。远处淡烟笼着衰草,秋色在若有若无之中。万里中原已在烽火的北面,只能在东门的城楼上借一杯浊酒浇愁。酒后挥泪洒向悲凉的秋风中。

逐句剖析

"霜日明霄水蘸空":秋日天空明净,远水蘸着长空,

# 蘸:沾染,沾取液体。,水蘸空:指远方的湖水和天空相接。,明霄:明净的天空;晴朗的天空。,霜日:指秋天。一说秋天的太阳。

"鸣鞘声里绣旗红":军营里红旗飘扬,不时传来马鞭声阵阵。

# 绣旗:绣有图案的军旗。,鞘:装刀剑的套子,一说鞭鞘,这里指马鞭。,鸣鞘声:刀剑出鞘声。一说指行军时用力挥动马鞭发出的声音。

"澹烟衰草有无中":远处淡烟笼着衰草,秋色在若有若无之中。

# 有无中:若有若无。,澹烟:烟雾稀薄。

"万里中原烽火北":万里中原已在烽火的北面,

# 烽火北:当时荆州已成南宋边界,谓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已在火线的北面。

"一尊浊酒戍楼东":只能在东门的城楼上借一杯浊酒浇愁。

# 戍楼:有军队驻防的城楼。,尊:同“樽”,酒杯。酒器。

"酒阑挥泪向悲风":酒后挥泪洒向悲凉的秋风中。

# 悲风:指凄厉的秋风。,酒阑:饮酒将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是南宋词人张孝祥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以开阔笔触勾勒边塞秋日图景:霜日映照晴空,江水仿佛蘸取天空,鸣鞘声声中绣旗飞扬,淡烟笼罩下衰草若隐若现,苍凉与明艳交织,既展现边塞雄浑气象,亦暗衬词人苍茫心绪。下片由景转入抒情,点明中原沦陷于战火之悲,借饮酒场景写羁旅愁思,将家国之痛推至顶点。全词虽有“绣旗红”等明丽色彩,却难掩深沉悲怆,通过景情相生的手法,将观塞所见与收复中原无望的沉痛悲慨融为一体,苍凉悲壮中尽显爱国赤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豪放派词人

张孝祥(1132~1169?),南宋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绍兴进士。张孝祥的诗歌多赠答、题咏和纪行之作,不少篇章都能于写景叙事之中表达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如“艰难念时事,留滞岂身谋”“只今斗米钱数百,更说流民心欲折”等。其词风格豪迈,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爱国情感浓厚。代表作品有《黄州》《和沈教授子寿赋雪》《六州歌头》《水调歌头·和庞佑父》《木兰花》《念奴娇·过洞庭》等。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南宋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词人身负荆南、湖北路安抚使之职,于荆州驻节统辖。彼时的荆州,已然化作南宋边陲要地。某日,词人信步登上城楼,极目远眺边塞苍茫之景,胸中万千感慨奔涌,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是一首爱国词。本词抒发了词人对中原故园的眷恋。全词情思凄怆却不失豪迈之韵,表现了炽烈的报国丹心以及爱国情怀。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澹烟衰草有无中”,淡淡的烟雾、衰败的野草若有若无,显出边地莽莽无垠的辽阔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借景抒发了词人对边地荒芜的感慨以及对中原沦陷的悲痛之情。烘托:“鸣鞘声里绣旗红”通过描绘一片军戎气氛,响亮的鞭声,耀眼的红旗,烘托出了边地的壮阔与肃穆氛围,为下片抒情做了铺垫。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首句“霜日明霄水蘸空”写要塞郊野的自然景象,并点明时节。“霜日明霄”生动描绘出秋日晴空澄澈、霜色映照的清朗画面,降霜时节天空常显白色且格外晴明;“水蘸空”则精准勾勒出水天相接的开阔之态,荆州城东长湖与天相连,此句如实呈现出荆州郊野平原水天空阔、上下辉映的实景,为全词奠定开阔基调。次句“鸣鞘声里绣旗红”切合观塞场景,从耳目所触展现军戎气氛。响亮的鞭声(鸣鞘声)破空而来,耀眼的红色绣旗随风招展,词人选取极易引发感官共鸣的典型元素,以声、色冲击读者感知,将边塞紧张热烈的军事氛围鲜活托出,印象深刻。“淡烟衰草有无中”一句将视线延展,尽显边地辽阔无垠之景。首句是自然景象对词人感官的直观投射,此句则融入词人极目远眺时的深切心绪。淡薄烟雾缭绕衰败枯草,似有若无间,眼前苍茫之景与心中迷茫思绪交融,一片茫茫。词的下片“万里中原烽火北”句由观塞触发深沉感慨。“烽火”作为边地报警设施,此字一出,沦陷的中原大地境况不言而喻。无需赘言中原种种惨状,仅以此点破,便含纳千言万语,裹挟着无尽难以诉说的悲惨酸辛。“一尊浊酒戍楼东”承上启下,词人北望中原,愁绪难遣,欲借酒消忧,却知“举杯消愁愁更愁”,酒罢悲意更浓。“浊酒”常现于艰苦情境,自带粗犷悲壮气息;“戍楼东”点明词人登临荆州东门城楼,“东”字暗指南宋都城方位,似藏期盼与无奈。“酒阑挥泪向悲风”,酒尽之际,词人悲戚难抑,对风洒泪。秋风吹拂,寒意侵人,念及中原未复、百姓困苦,而朝廷偏安不思进取,词人心中悲愤如潮,满含悲意。

4. 作品点评

全词仅六句,共四十二个字,却展现出颇为宏大的主题内涵。作者满腔炽热的爱国情怀,以及对中原故土与百姓的深切思念,皆得以酣畅淋漓地呈现。此词言情真挚,景物描摹、氛围营造与情感抒发有机融合,交相辉映,作者的艺术造诣亦从中展露无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慷慨激烈,发欲上指。词境虽不高,然足以使懦夫有立志。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杨万里《霜露》

下一篇:宋·潘阆《酒泉子·长忆西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