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则春来春又去":恰好春天刚来却又走了。
"凭谁说与春教住":能跟谁说让春天留下来呢。
"与问坐中人":试问在座的人。
"几回迎送春":有多少回迎接和送别春天。
"明年春更好":明年春天会更好。
"只怕人先老":只怕人先衰老了。
"春去有来时":春天离去还会有再来的时候。
"愿春长见伊":希望春天能长久地见到你。
南宋豪放派词人
张孝祥(1132~1169?),南宋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绍兴进士。张孝祥的诗歌多赠答、题咏和纪行之作,不少篇章都能于写景叙事之中表达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如“艰难念时事,留滞岂身谋”“只今斗米钱数百,更说流民心欲折”等。其词风格豪迈,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爱国情感浓厚。代表作品有《黄州》《和沈教授子寿赋雪》《六州歌头》《水调歌头·和庞佑父》《木兰花》《念奴娇·过洞庭》等。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
1. 分段赏析
上片:“恰则春来春又去。凭谁说与春教住”,开篇点题,直接抒发对春天匆匆离去的感慨。“恰则春来春又去”,一个“恰则”强调了春天来去的突然,“春来春又去”则突出了春天短暂的特点,让词人来不及细细品味。“凭谁说与春教住”,词人想要留住春天,却不知道该向谁诉说,体现出一种无奈和惆怅的情绪。“与问坐中人。几回迎送春”,进一步深化对春天来去匆匆的感慨。“与问坐中人”,词人询问在座的人,将这种感慨延伸到周围的人。“几回迎送春”,通过询问迎接和送别春天的次数,强调了春天来去频繁,让人在不断的迎送中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下片:“明年春更好。只怕人先老”,表达了词人对未来的期望和对时光流逝的忧虑。“明年春更好”,词人对未来充满希望,认为明年春天会更加美好,体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只怕人先老”,然而词人又担心自己青春易老,在时光面前感到无力和忧虑,这种希望与忧虑的交织,更增添了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春去有来时。愿春长见伊”,表达了词人对春天长久相伴的期盼。“春去有来时”,虽然春天会离去,但词人知道它还会再来,体现出一种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愿春长见伊”,词人希望春天能长久地陪伴自己或自己所珍视的人,“伊”可以理解为爱人、友人或美好的事物,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期盼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整首词通过对春天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时光、青春和美好事物的感慨与期盼。
上一篇:宋·范成大《宜男草》
下一篇:宋·张孝祥《拾翠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