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án
·
·
róng
róng
huā
yuè
tiān
shuǐ

朝代:宋作者:张孝祥浏览量:3
róng
róng
huā
yuè
tiān
shuǐ
lán
gān
xiǎo
dōng
fēng
jiǔ
rén
nóng
huā
qīng
yōu
rán
xīn
yǐn
qiáng
dōng
zhú
huā
wéi
zuò
hóng

译文

花朵盛开,月光如水流淌天空。我靠在窗棂上,倚着微风。夜晚漫长,寂静无人。露水浓郁,花香清新。悠然闲适独自欢喜。这种意境如何让他人得知。与隐秘的东墙不同。烛花围坐的红衣人。

逐句剖析

"溶溶花月天如水":花朵盛开,月光如水流淌天空。

# 溶溶:盛貌。

"阑干小倚东风里":我靠在窗棂上,倚着微风。

# 阑干:即栏杆。

"夜久寂无人":夜晚漫长,寂静无人。

"露浓花气清":露水浓郁,花香清新。

"悠然心独喜":悠然闲适独自欢喜。

"此意如何意":这种意境如何让他人得知。

"不似隐墙东":与隐秘的东墙不同。

# 隐墙:矮墙。

"烛花围坐红":烛花围坐的红衣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菩萨蛮·溶溶花月天如水》是宋代词人张孝祥创作的一首词作,词中勾勒出溶溶月色下花开满径的朦胧美景,营造出夜天如水的澄澈静谧之境,上阕通过描写溶溶月色、轻柔东风、寂静夜晚、浓郁露水与清新花香,营造出清幽宁静的氛围。下阕则着重刻画词人的心境,悠然自得且独自欢喜,却又不知这份心意究竟为何,最后以“不似隐墙东。烛花围坐红”收束,将自身与隐居之人对比,更添生活情趣,于花月交辉的意象中传递出诗人沉醉于自然之美的恬适心境与澄明心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豪放派词人

张孝祥(1132~1169?),南宋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绍兴进士。张孝祥的诗歌多赠答、题咏和纪行之作,不少篇章都能于写景叙事之中表达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如“艰难念时事,留滞岂身谋”“只今斗米钱数百,更说流民心欲折”等。其词风格豪迈,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爱国情感浓厚。代表作品有《黄州》《和沈教授子寿赋雪》《六州歌头》《水调歌头·和庞佑父》《木兰花》《念奴娇·过洞庭》等。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以柔婉的词牌曲调,勾勒出花影摇窗、夜天如水的静谧图景,花枝在月光下摇曳生姿,月光于夜空中流淌成河,人与景在微风中达成微妙的默契,既见自然之美的浑然天成,亦显词人寄心于幽夜花月的闲雅情怀。

2. 写作手法

对比:“不似隐墙东。烛花围坐红。”将自己当下的心境和生活状态与隐于墙东的隐者进行对比,突出自己享受此刻温馨闲适场景,有着与众不同的心境。

3. 分段赏析

“溶溶花月天如水。阑干小倚东风里”:这两句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溶溶”二字生动地写出了月色的柔和、朦胧,“天如水”将天空比作清澈的水,给人以宁静之感。“小倚东风里”则将人物置于东风之中,增添了一份闲适与惬意,展现出词人对眼前美景的陶醉。“夜久寂无声。露浓花气清”: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夜久寂无声”从听觉角度,强调了夜晚的安静;“露浓花气清”从嗅觉角度,写出了露水的浓重和花的香气清新,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环境的清幽。“悠然心独喜。此意知何意”:刻画了词人的心境。“悠然”体现出词人内心的闲适自在,“心独喜”直接表达出他的喜悦之情,但“此意知何意”又表现出他对这种喜悦心意的迷茫,增添了一种朦胧的美感。“不似隐墙东。烛花围坐红”:以对比和具体的场景描写收束全词。“不似隐墙东”将自身与隐居在墙东的人作对比,暗示自己虽身处尘世,却也能享受这份宁静与喜悦。“烛花围坐红”描绘出烛花围绕,一片红色的温馨场景,给人以温暖、美好的感觉,与前文的清幽之景形成对比,丰富了词的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渔浦》

下一篇:宋·陆游《焚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