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ēng
zhā
·
·
shàng
láng

朝代:宋作者:贺铸浏览量:3
西
jīn
hǎi
zhōu
jìng
cāng
jiāng
shuāng
běn
qíng
rén
huī
jīn
shàng
láng
huà
shí
shān
tóu
jūn
xīn
sān
suì
chuáng

译文

丈夫乘着海鹘船离开渡口,径自穿越沧江,消失在茫茫烟雨中。连那本没有情感的双橹,似乎也在感叹他们的分别,鸦轧地响个不停。丈夫在外挥金如土,妻子苦苦等待,几乎要成了山头望夫的石头。究竟什么能拴住他的心,别忘了,家中还有扶床行走、刚刚三岁的幼女。

逐句剖析

"西津海鹘舟":丈夫乘着海鹘船离开渡口,

# 海鹘舟:状似鹰隼的快船。宋叶廷硅《海录碎事》衣冠服用部《舟门》:“海鹘舟,轻捷之称。”,西津:西方之渡口,此泛指送别之地。

"径度沧江雨":径自穿越沧江,消失在茫茫烟雨中。

"双舻本无情":连那本没有情感的双橹,似乎也在感叹他们的分别,

"鸦轧如人语":鸦轧地响个不停。

# 鸦轧:磨擦声,此指摇橹声。

"挥金陌上郎":丈夫在外挥金如土,妻子苦苦等待,

# 挥金陌上郎:用《秋胡行》的故事。刘向《列女传》记载:鲁国的秋胡新婚才五日便外出做官,五年后回到家乡。在将要到家的路途中,看见路旁有一位采桑的美女,就下车拿金子引诱她,被对方坚决拒绝。秋胡到家以后,派人将他的妻子叫来,原来就是刚才那位采桑女。他的妻子不屑于丈夫的卑污行为,因此投河自尽。挥金,挥金如土。陌上郎,指秋胡。用来比喻对爱情不忠贞的丈夫。

"化石山头妇":几乎要成了山头望夫的石头。

# 化石山头妇:古代有许多“望夫石”的民间传说。据说因丈夫长期在外,妻子思念至极,久久伫立山头眺望,以至化身为石。比喻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妻子。刘禹锡《望夫山》:“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太平寰宇记》载《当涂县》:“望夫山,在县西四十七里。昔人往楚,累岁不还。其妻登此山望夫,乃化为石。”

"何物系君心":究竟什么能拴住他的心,

"三岁扶床女":别忘了,家中还有扶床行走、刚刚三岁的幼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生查子·西津海鹘舟》是宋代贺铸的词作。此词主题围绕男子负心、女子痴情的悲剧故事展开。上片运用泼墨手法描绘烟雨渡江场景,又移情于物,将船橹声赋予人情意味;下片情感浓烈,谴责丈夫负心并加以劝喻。写作手法上,组合日常意象与民间传说,从思妇角度着墨,言简意赅却情真意挚。作品体现了词人对女性的尊重与同情,以小见大,通过常见题材反映出深刻的社会情感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贺铸的词,风格多样、刚柔相济,既有深婉清丽之作,又有豪放刚劲之篇,善于锤炼字句。内容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有嗟叹功名不就、纵酒狂放之作。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台城游·南国本萧洒》《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等。著有《东山词》《庆湖遗老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生查子·西津海鹘舟》由宋代贺铸创作。贺铸晚年退居苏州,彼时他对社会与人生有了更深感悟。封建社会中,“痴心女子负心汉”的爱情与家庭悲剧屡见不鲜,这类现象触动贺铸,他遂借民间传说故事,以词为载体进行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以爱情与家庭悲剧为题材的词。它描绘了一幅烟雨送别场景,上片运用泼墨手法营造氛围,并移情于物;下片情感浓烈,谴责男子负心并加以劝喻。全词从思妇角度出发,通过组合日常意象与民间传说,展现了“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悲剧故事,表达了词人对女性的尊重与同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西津海鹘舟,径度沧江雨”,词人描绘西津渡口,海鹘舟在烟雨之中径直渡过沧江的景象,未直接写送者与行者的情感,却将送别时的不舍、无奈等情感寄寓在这由津、舟、江、雨构成的浑茫开阔画面中,通过景物传达出深沉复杂的情绪。借物抒情:“双舻本无情,鸦轧如人语”,舻是船桨,船桨本无情感,但它们发出的“鸦轧”声,在诗人听来却好似人语。诗人借船桨的声音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可能是离别之愁或是对远方之人的思念等复杂情绪。反问:“何物系君心”,以反问的形式发出疑问,究竟是什么能系住你的心。通过这种强烈的语气,表达出女子对男子心思的困惑、哀怨与无奈,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化用:“化石山头妇”化用了望夫石的传说。传说中妻子长久盼望丈夫归来,最后化为石头。词人在此处化用这一典故,用“山头妇”化石的形象,表达女子对远行之人的坚贞等待与深切思念。

3. 分段赏析

“西津海鹘舟,径度沧江雨”,词开篇词人以泼墨般的笔触,迅速勾勒出一幅烟雨迷蒙的送别画面。西津渡口,海鹘舟在茫茫雨幕中,径直穿越沧江。这两句虽未直接提及送者与行者,却巧妙地将津、舟、江、雨组合成浑茫开阔之景,把二者都融入其中。“径”字加于“度”前,尤为关键,它强调了船行的径直,即便有妻女的悲啼,即便面临恶劣的风雨浪险,船依旧决然离去。此字着墨不多,却将行者的决绝、送者的无奈含蓄传达,寄情于景,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那股浓浓的离别愁绪,引人回味。“双舻本无情,鸦轧如人语”,词人在此出人意料地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船橹本是无生命、无感情之物,可在词人笔下,其摇动发出的连续低沉“鸦轧”声,仿佛成了一位阅尽人间悲欢的老人发出的深情喟叹。词人将自己郁积于心的情感,巧妙地寄托在这看似无情的船橹之上,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同时,词人还把两个原本独立的故事借船橹之“口”联系起来,形成鲜明对比,一方的薄幸无行与另一方的痴情坚贞相互映衬,让读者自然而然地生出一敬一贬的态度,强化了情感表达的力度。“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这几句情感愈发浓烈。“挥金陌上郎”生动展现出男子的挥霍无度、薄情寡义;“化石山头妇”则将女子的痴情与坚贞刻画得入木三分。词人紧接着以反诘句“何物系君心?”发出质问,强烈谴责丈夫的负心。随后,又以家中“三岁扶床女”这一惹人怜惜的形象进行劝喻,言辞诚挚委婉,却极具撼动人心的力量,深刻地表达出对负心者的谴责和对痴情者的同情,将全词情感推向高潮。

4. 作品点评

《生查子·西津海鹘舟》是贺铸词作中的作品。它以简洁的篇幅反映了封建社会“痴心女子负心汉”这一常见且深刻的爱情与家庭悲剧主题,体现出词人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与同情,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语浅情深,缠绵真挚”;“正是乐府诗本色。”

不详龙榆生师《论贺方回词质胡适之先生》

# 乃就幼稚上发意,尤新。前世惟蔡淡《胡茄》为然。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后集卷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下一篇:宋·陆游《文君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