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u
zhōng
yuán
jiǔ
shī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jūn
shī
juàn
dēng
qián
shī
jìn
dēng
cán
tiān
wèi
míng
yǎn
tòng
miè
dēng
yóu
àn
zuò
fēng
chuī
làng
chuán
shēng

译文

拿着你的诗卷在灯前看,诗读完了灯也快灭了而天还没有亮。看诗看到眼睛痛,熄灭了灯还在黑暗中坐着,逆风吹着浪花拍打着小船。

逐句剖析

"把君诗卷灯前读":拿着你的诗卷在灯前看,

# 把:拿。

"诗尽灯残天未明":诗读完了灯也快灭了而天还没有亮。

# 残:残留,也可指剩下不多。

"眼痛灭灯犹暗坐":看诗看到眼睛痛,熄灭了灯还在黑暗中坐着,

# 暗:同“闇”。,犹:还。

"逆风吹浪打船声":逆风吹着浪花拍打着小船。

# 逆风:迎风,顶风,与顺风相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舟中读元九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七言绝句。此诗别具匠心,在前三句中,“灯”字反复出现,顺势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这三个极具感染力的意象。这一连串意象,犹如一组蒙太奇镜头,生动地摹写出黑夜笼罩下那凄清的环境,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诗人在思念友人过程中内心的凄苦,更深刻地映射出其被贬谪后所面临的凄凉人生境遇,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哀伤的意境。全诗始终以凄苦的情感作为基调,巧妙运用白描手法,凭借“灯残”“诗尽”“眼痛”“暗坐”等平实却有力的词语,不着过多修饰,便将环境的孤寂、氛围的沉重、色彩的黯淡生动地呈现出来。透过这些,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对元稹那真挚而浓烈的关切与思念之情。诗中音节层层相连,读来委婉曲折,情感如涓涓细流,情深意切,令人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舟中读元九诗》是白居易被贬江州的漫漫途中所写。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发生了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的重大事件,白居易出于正义,毅然上书请求朝廷严缉凶手,却因此触怒了权贵,从而被贬为江州司马。在这充满寂寞与无奈的谪戍旅途中,作者心中深深想念着那早在五个月前就远谪通州的好友元稹。在一个深秋的漫漫夜晚,在悠悠的水途之上,作者满怀情思地写下了这首饱含深情的《舟中读元九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怀友诗。描绘了诗人在舟中夜读元稹诗作的情景,体现出诗人与元稹之间真挚深厚的友情。借舟中凄清的环境以及反复读诗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对元稹的深切思念,同时也抒发了对自身被贬遭遇的愤懑与愁苦之情,营造出一种孤寂、哀伤的氛围。

2. 写作手法

白描:诗人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勾勒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等场景,没有过多修饰与渲染,却生动地呈现出自己在舟中读诗的全过程,以及随着时间推移,心境从专注到落寞的变化,使读者能清晰感受到其所处环境的孤寂和内心的愁苦。反复:诗中三次出现“灯”字,从“灯前读诗”,到“诗尽灯残”,再到“灭灯暗坐”,通过“灯”这一意象的反复呈现,强化了环境的凄清氛围,也逐步深化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借景抒情:通过描绘“灯残”这一衰败的景象,巧妙地烘托出环境的凄清氛围,从而抒发诗人内心的愁苦,借景将情感自然流露。

3. 分段赏析

首句“把君诗卷灯前读”,开篇点明在灯前捧读元稹诗作这一行为,“把”“读”两个动词,生动展现出诗人对友人诗作的珍视与急切阅读的心情。次句“诗尽灯残天未明”,“诗尽”表明读诗时间之久,“灯残”描绘出随着时间推移,灯光逐渐黯淡的情景,暗示夜已深沉,诗人沉浸在诗中浑然不觉时间流逝,侧面烘托出其对元稹诗作的痴迷,也为全诗奠定了孤寂的基调。第三句“眼痛灭灯犹暗坐”,“眼痛”这一细节,直观体现出诗人因长时间专注读诗而产生的身体反应,进一步凸显其投入程度,“灭灯犹暗坐”则将诗人在灯灭后,仍独自在黑暗中静坐的画面刻画出来,此时诗人内心的愁苦、孤寂如这黑暗一般深沉,借动作描写深刻传达出情感。末句“逆风吹浪打船声”,以景语作结,描绘出狂风逆浪拍打船只的恶劣景象,表面写舟行环境艰难,实则将诗人被贬途中内心如风浪般的愤懑、愁苦等复杂情感融入其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4. 作品点评

诗中音节环环相扣、连绵不绝,情感表达委婉曲折,宛如金蛇蜿蜒而下,有力地强化了情感的传递,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浓烈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知君暗泊西江岸,读我闲诗欲到明。今夜通州还不睡,满山风雨杜鹃声。

唐元稹《酬乐天舟泊夜读微之诗》

# 太白“杨花落尽”,与乐天“残灯无焰”,体同题类,而风趣高卑,自觉天壤。

明末清初毛先淑《诗辩坻》

# 字字沉着,二十八字中无限层折。元微之《闻乐天左降江州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居易以为“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此诗其可谓同调。

清清高宗弘历《唐宋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下一篇:唐·白居易《秋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