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àn
·
·
lín
guǎn
huái
怀

朝代:宋作者:黄公度浏览量:3
gōng
zhī
chū
dēng
zhào
chéng
xiàng
dǐng
yán
jiàn
kuǎn
bié
hòu
shū
lái
wǎng
qín
gōng
wén
ér
hàn
zhī
quán
rèn
mǎn
shǐ
shì
zhào
xíng
zài
gōng
suī
zhī
fēi
dāng
ér
jūn
mìng
gǎn
jià
dào
guò
fēn
shuǐ
lǐng
shī
yún
shéi
zhī
zuò
duō
shí
bié
yòu
chóng
ān
驿
shī
yún
shuì
měi
shēng
zēng
xiǎo
cuī
jiē
ér
guī
lín
ān
yǒu
yún
shàng
sòng
cán
chūn
bié
shí
guī
yuē
gōng
zhī
jiù
gài
zǎo
dìng
lín
guǎn
huái
怀
yòu
hái
shì
cuī
rén
huí
shǒu
gāo
chéng
yīn
xìn
shuāng
qiáo
yuè
guǎn
shuǐ
cūn
yān
shì
zǒng
shì
jūn
chù
cán
bié
xiù
yān
zhī
mán
liú
chóu
qiān
qìng
guī
hóng
鸿
fēn
hóng
鸿
fēi
zhù
lán
cháng
tiān

译文

朱公(朱敦儒)刚考中进士的时候,丞相赵鼎热情地接见他,两人相处亲密融洽,分别之后还常常书信往来。秦桧听说了这件事后,心里十分忌恨。等到朱公在泉州的幕职任期满了之后,朝廷按照旧例征召他前往临安。朱公虽然知道这不是当权者的本意,但是迫于皇帝的命令不敢违抗,不敢稍作停留就直接前往临安了,所以他借着这首词来寄托自己的心意。在路过分水岭的时候,他又题写了一首诗说:谁知不作多时别。又在崇安驿站题诗说:睡美生憎晓色催。这两句诗也都是表达同样的心意啊。不久之后他被罢官回乡,在离开临安的时候写了一首词说:湖上送残春,已负别时归约。那么朱公对于去留的态度,大概早就已经决定了。邻家的公鸡才不管离别的痛苦,还是不停地啼叫,像是在催人离去。回望高城,音信却受到阻隔。严霜覆盖的小桥、月光笼罩的驿馆,流水环绕的村庄、烟雾蒙蒙的城市,无一不是思念你的地方。分别时,溶有胭脂的泪水纷落如雨,沾湿了衣袖,却留下了千万缕哀愁。想请归鸿捎去我的思念。但是(冷漠无情的)鸿雁却不肯停留,展翅渐飞渐远。我倚着栏杆默然无语,独自伫立在暮色笼罩的长空之下。

逐句剖析

"公之初登第也":朱公(朱敦儒)刚考中进士的时候,

"赵丞相鼎延见款密":丞相赵鼎热情地接见他,两人相处亲密融洽,

"别后以书来往":分别之后还常常书信往来。

"秦益公闻而憾之":秦桧听说了这件事后,心里十分忌恨。

"及泉幕任满":等到朱公在泉州的幕职任期满了之后,

"始以故事召赴行在":朝廷按照旧例征召他前往临安。

"公虽知非当路意":朱公虽然知道这不是当权者的本意,

"而迫于君命":但是迫于皇帝的命令不敢违抗,

"不敢俟驾":不敢稍作停留就直接前往临安了,

"故寓意此词":所以他借着这首词来寄托自己的心意。

"道过分水岭":在路过分水岭的时候,

"复题诗云":他又题写了一首诗说:

"谁知不作多时别":谁知不作多时别。

"又题崇安驿诗云":又在崇安驿站题诗说:

"睡美生憎晓色催":睡美生憎晓色催。

"皆此意也":这两句诗也都是表达同样的心意啊。

"既而罢归":不久之后他被罢官回乡,

"离临安有词云":在离开临安的时候写了一首词说:

"湖上送残春":湖上送残春,

"已负别时归约":已负别时归约。

"则公之去就":那么朱公对于去留的态度,

"盖蚤定矣":大概早就已经决定了。

"邻鸡不管离怀苦":邻家的公鸡才不管离别的痛苦,

"又还是、催人去":还是不停地啼叫,像是在催人离去。

"回首高城音信阻":回望高城,音信却受到阻隔。

"霜桥月馆":严霜覆盖的小桥、月光笼罩的驿馆,

"水村烟市":流水环绕的村庄、烟雾蒙蒙的城市,

"总是思君处":无一不是思念你的地方。

"裛残别袖燕支雨":分别时,溶有胭脂的泪水纷落如雨,

# 燕支雨:指夹着胭脂的泪水纷落如雨。燕支:即胭脂。,别袖:分别时挥动的衣袖。,裛:同“浥”,沾湿。

"谩留得、愁千缕":沾湿了衣袖,却留下了千万缕哀愁。

# 谩:欺骗。一作漫。

"欲倩归鸿分付与":想请归鸿捎去我的思念。

# 归鸿:南归的大雁,这里指回归京城之人。,倩:请托。

"鸿飞不住":但是(冷漠无情的)鸿雁却不肯停留,展翅渐飞渐远。

"倚阑无语":我倚着栏杆默然无语,

"独立长天暮":独自伫立在暮色笼罩的长空之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青玉案·邻鸡不管离怀苦》是南宋词人黄公度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从表面看是在抒发男女之间的离愁别绪,实则蕴含着更深层的意义。上片着重刻画了分别时的情景以及分别后的思念之情,下片则围绕音信难以传达的悲哀展开。词里隐隐流露出弃官归隐的想法,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思君”、忠君的情感。整首词运用了比兴寄托的表现手法,词人对邻鸡的不满,实际上是暗指对朝廷中秦桧势力的不满;对邻鸡的责备,也流露出了词人对秦桧势力的怨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黄公度(1109~1156),南宋词人。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进士,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落职闲居数年。秦桧死复起,官至尚书考功员外郎。黄公度工诗词。其诗颇关心国事,洪迈赞其诗“铿锵蹈厉,发越沉郁,精深而不浮于巧,平淡而不近俗”。清代陈廷焯评其词:“黄师宪《知稼翁词》气和音雅,得味外味,人品既高,词理亦胜。”代表作品有《悲秋》《乙亥岁除渔梁村》《菩萨蛮》《卜算子》。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绍兴八年(1138年),正值词人初入仕途、金榜题名之际。彼时,他与力主抗金的赵鼎交往甚密,由此引得权相秦桧心生忌恨。后词人离开泉州幕府之际,朝廷下诏召他赴都城临安任职。然而,在启程前往临安之前,他凭借敏锐的直觉,预感到此去前路恐怕多舛,于是创作了这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词,也是一首离别词。词人借邻鸡催行、音信阻隔等情景,抒发了被迫离别后的相思之苦与牵挂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回首高城音信阻”​​这句,词人回首望去,高城已在视野之外,音信也被阻断。“高城”象征着过去的生活和所爱之人所在之地,“音信阻”则强调了很远的距离,暗示着两人之间交流的困难。此景蕴含着词人对离别的无奈与不舍,以及对远方之人的牵挂。“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描绘了旅途中所见的景象,霜桥、月馆、水村、烟市,这些景物在清冷、孤寂的氛围中,构成了一幅幅充满愁绪的画面。它们不仅是词人行程中的景致,更成为了词人内心愁思的寄托。“总是思君处”点明无论身处何地,词人的心中始终被对离人的思念所占据,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哀伤。

3. 分段赏析

上片从词人不愿前往临安(当时都城)展开。临安政治斗争复杂险恶,词人心怀抵触。清晨,邻家鸡叫,本是寻常声响,可在词人听来,却格外刺耳。就像“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所写,表面是责怪晨鸡不懂自己离别的痛苦,实则是词人内心不愿离去的不忍之意。这种不直接抒发情感,而是借邻鸡来委婉表达的方式,比直白地说自己不愿走,多了几分曲折与韵味。当词人踏上行程,想要回头望一望那个自己深深眷恋却不得不离开的地方和家人时,却发现“高城音信阻”。这一去,想要再与亲人取得联系,恐怕是难上加难了。“霜桥月馆,水村烟市”,随着词人不断赶路,沿途的景色也在不断变化。一开始是霜中石桥、月下馆舍,接着是绕水而建、水雾缭绕的村落城郭。上片结尾“总是思君处”,点明词人一路走来,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中的亲人。他将对家人的不舍与思念,巧妙地融入到一路的景色变化之中,借景传情,把这种情感表达得细腻而委婉,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下片顺着上片的情思,进一步描绘了异地恋人的两地哀愁。“燕支雨”原本指女子溶有脂粉的泪水,“裛残别袖燕支雨,谩留得、愁千缕”,词人回忆起佳人送别时的场景。佳人泪流满面,哽咽着为他送行,那楚楚动人的模样,更让离人愁绪满怀。正当词人被这浓浓的愁绪缠绕,难以排解的时候,大雁飞过。在古代文化里,有“鱼传尺素,飞鸿托书”的说法,大雁常常被当作传递书信的使者。北雁南飞,不会受到“高城”的阻挡,词人心中一动,想要请鸿雁帮自己给南方的佳人捎个口信,报个平安。然而,“鸿雁不住”,它自顾自地飞走了,并没有理会词人的心意。其实,词人责备鸿雁,不过是在借鸿雁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怨愤。大雁无情,词人只能独自靠着栏杆,默默无言。最后“独立长天暮”,词人在天色渐暗的时候,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思念之中。作者以景语作结,将对词人深沉的思量寄托在景色之中,含蓄内敛,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4. 作品点评

整首词巧妙地运用了比兴寄托的手法。词人在清晨对邻鸡的厌烦情绪,并非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暗指他对朝廷中秦桧势力的不满;对邻鸡的责怪,其实蕴含着对秦桧势力的怨愤。同样,词人后来对鸿雁的责备,也是基于这一情感。全词以含蓄曲折的笔触来表达,委婉而富有讽刺意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清人张惠言在《词选》的序中说,词是“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盖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歌,则近之矣”。读了这首《青玉案》,不是正可得出这样的印象吗?

不详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宋词鉴赏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陈师道《寄外舅郭大夫》

下一篇:宋·曹颖叔《长乐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