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ài
jiù
guō

朝代:宋作者:陈师道浏览量:3
zhàng
rén
zhū
shēng
míng
xíng
gāo
táo
xìng
kuān
yòu
yōu
wèi
shēn
yáo
西
nán
wàn
xíng
duàn
shéng
qiáo
shèn
yòng
huì
wén
shén
rén
yáo

译文

岳父是鲁国的儒生,执法如皋陶般清明公正。(朝廷)幸而宽解了您辅佐君王的忧虑,您不辞辛劳远行万里。如今您将踏上西南的征程,连险峻的绳桥都能跨越。但切莫滥用刑罚,神明之君仁德如尧舜。

逐句剖析

"丈人鲁诸生":岳父是鲁国的儒生,

"明刑如皋陶":执法如皋陶般清明公正。

"幸宽右顾忧":(朝廷)幸而宽解了您辅佐君王的忧虑,

"未惜一身遥":您不辞辛劳远行万里。

"西南万里行":如今您将踏上西南的征程,

"可以断绳桥":连险峻的绳桥都能跨越。

# 断:赵本、库本作绝。

"慎勿用惠文":但切莫滥用刑罚,

# 用:各本作冠。

"神母仁如尧":神明之君仁德如尧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外舅郭大夫》是北宋诗人陈师道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为送别岳父郭概赴任西川提刑时所作,全篇以凝练典故与深沉情感交织,展现儒家士大夫的仕途理想与家国忧思。首联以“鲁诸生”点明外舅的儒者身份,借“皋陶”之典赞其司法公正;颔联“幸宽右顾忧”暗含对朝廷体恤的感激与对亲人的牵挂;颈联“西南万里行”以蜀道艰险隐喻仕途坎坷;尾联“慎勿用惠文”则劝诫慎用严刑,寄托对清明政治的期许。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江西诗派代表人物

陈师道(1052~1101),北宋诗人。字履常、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时因苏轼等人推荐,为徐州教授,后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等职。家境困窘,爱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是“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被元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他主张诗歌“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陈师道为文师法曾巩,诗歌语言平淡质朴,风格奇峭清新,内容主要围绕个人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慨展开。代表作品有《送内》《别三子》《示三子》《怀远》等。著有《后山居士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丈人鲁诸生,明刑如皋陶”两句是刻画人物形象的开篇。​​一个“鲁”字点明外舅的儒者身份(鲁国为周代礼乐之邦,代指儒学渊源),而“诸生”则强调其学者风范。诗人以“皋陶”(舜帝时掌刑狱的贤臣)为喻,将外舅的司法才能与上古贤臣并提,既赞其明察秋毫的断案能力,又暗含对其仕途的期许。​​“幸宽右顾忧,未惜一身遥”两句是剖白心志的转折。​​“右顾忧”典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无罪无辜,乱如此幠。昊天已威,予慎无罪。昊天泰幠,予慎无辜”,原指对家国双重责任的忧思。此处反用其意,言朝廷对贤臣的体恤(“幸宽”),实则暗含诗人对岳父不得不远行的痛惜。一个“宽”字将家国责任轻描淡写,却以“未惜”二字凸显外舅舍身奉公的儒家精神。​​“西南万里行,可以断绳桥”两句是渲染征程的实景。​​“西南万里”直指蜀地(今四川),呼应郭概提刑西川的任命;“断绳桥”以夸张手法写蜀道艰险(绳桥为古代川西悬空索桥)。诗人刻意选用“断”字,既实写绳桥需以刀斧斩藤而过的原始形态,又暗喻仕途如履薄冰的凶险。​“慎勿用惠文,神母仁如尧”两句是劝诫与祝祷的收束。​​“惠文”典出《汉书·张敞传》,指汉代执法官所戴惠文冠,此处借指严刑峻法。诗人以“慎勿用”直劝岳父莫行苛政,既是对司法公正的坚守(呼应首句“明刑”),亦暗含对官场倾轧的警惕——彼时新旧党争激烈,陈师道自身亦因党籍遭贬。末句“神母仁如尧”转写虚境,以尧舜之治的圣君神话寄托政治理想,实则暗含对现实君主的讽喻。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陈造《郢州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黄公度《青玉案·邻鸡不管离怀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