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石奔沙岸":落石朝着沙岸奔涌而去,
"颓云拥树根":低垂的云团簇拥着树根。
"牛羊千古道":牛羊在古老的山路上缓缓前行,
"鸡犬数家村":几户人家的村落里传来鸡犬的叫声。
"风递邻舂急":风里传送着邻家急促的捣米声,
"春归农事繁":春日归来,田间的农事正忙碌纷纷。
"生涯随处乐":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翁妪话柴门":白发老翁和老妇人在柴门前亲切交谈。
南宋词人
黄公度(1109~1156),南宋词人。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进士,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落职闲居数年。秦桧死复起,官至尚书考功员外郎。黄公度工诗词。其诗颇关心国事,洪迈赞其诗“铿锵蹈厉,发越沉郁,精深而不浮于巧,平淡而不近俗”。清代陈廷焯评其词:“黄师宪《知稼翁词》气和音雅,得味外味,人品既高,词理亦胜。”代表作品有《悲秋》《乙亥岁除渔梁村》《菩萨蛮》《卜算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山野行旅题材诗。诗人以山野行旅中的所见所感为内容,勾勒出古道山村的自然风貌,展现出山野间的生活图景,更在简练的语言中传递出诗人向往隐逸的情怀。
2. 写作手法
白描:颔联“牛羊千古道,鸡犬数家村”采用白描手法,转向人间烟火。“牛羊”在古老的道路上悠然行走,“鸡犬”在几户人家的小村里鸣叫,仅用“千古道”“数家村”两个短语,便点出山间村落的古朴与规模之小。“牛羊”的动态与“鸡犬”的喧闹,共同构成乡村日常的鲜活图景,语言平淡却充满生活质感。
3. 分段赏析
首联“落石奔沙岸,颓云拥树根”以山行所见开篇,描绘了动态与静态交织的自然画面。“落石奔沙岸”中“奔”字写出石块随水流冲刷沙岸的迅猛之势,画面鲜活;“颓云拥树根”里“拥”字将低垂的云团拟人化,仿佛云朵簇拥着树根,静中带缓。两句一“动”一“静”,勾勒出山间奇崛又略带苍凉的自然环境。颔联“牛羊千古道,鸡犬数家村”由自然转向人间,展现乡村的烟火气息。“千古道”说明这条山路历经岁月,承载着牛羊往来的日常;“数家村”则以简笔点出山间村落的小而静。牛羊的悠然与鸡犬的喧闹形成对照,既写出乡村生活的生机,又暗含“岁月悠长、岁月静好”的意味。颈联“风递邻舂急,春归农事繁”从视觉转向听觉与时间感知。“风递”二字巧妙,风像信使般送来邻居家捣衣的急促声响,暗示村民正为农忙做准备;“春归”点明时节,“农事繁”则直接点出春日里耕作忙碌的场景。两句由近及远,以声音与季节变化为线索,将乡村的日常劳作融入山行所见,传递出生活的充实感。尾联“生涯随处乐,翁妪话柴门”收束全诗,升华主题。“生涯随处乐”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当下生活的满足,无论身处何处,都能发现平凡中的乐趣;“翁妪话柴门”则以具体场景作结:老翁老妇在柴门前闲聊,画面温馨质朴。两句结合,既总结了山行所见的自然之美与人间之趣,又传递出“随遇而安、乐在其中”的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