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shēn
sān
shǒu

朝代:宋作者:苏辙浏览量:3
jiāo
yuán
hóng
绿
biàn
qīng
yīn
zhī
chūn
shēn
shāo
huāng
tiān
zuò
kàn
xīn
zhú
shū
lín
lián
zhōng
fēi
yíng
cán
mèng
chuāng
wài
yīng
bàn
yín
tīng
léng
yán
zhōng
lǎn
chū
dào
rén
zhī
xīn

译文

郊外原野由红绿色彩变为青色的树荫,关闭房门竟不知春天已经到了深处。略微欣喜荒地里增添了野荠菜,坐着看新竹填补稀疏的树林。帘子中的飞絮萦绕着残留的梦境,窗外啼叫的黄莺陪伴着独自吟诵。想要去听《楞严经》终究懒得外出,道人知道我内心本就无心于此。

逐句剖析

"郊原红绿变青阴":郊外原野由红绿色彩变为青色的树荫,

"闭户不知春已深":关闭房门竟不知春天已经到了深处。

"稍喜荒畦添野荠":略微欣喜荒地里增添了野荠菜,

"坐看新竹补疏林":坐着看新竹填补稀疏的树林。

"帘中飞絮萦残梦":帘子中的飞絮萦绕着残留的梦境,

"窗外啼莺伴独吟":窗外啼叫的黄莺陪伴着独自吟诵。

"欲听楞严终懒出":想要去听《楞严经》终究懒得外出,

# 欲听楞严终懒出:自注:僧维觉时讲《楞严》。

"道人知我祖无心":道人知道我内心本就无心于此。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深三首(其一)》是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郊外原野的颜色由春天初时的红绿逐渐变为暮春的青阴,诗人因闭门不出,才惊觉春天已然深了。诗人略感欣喜的是荒地里增添了野荠菜,静坐着观赏新竹填补稀疏的树林。帘中的飞絮萦绕着残留的梦境,窗外啼叫的黄莺陪伴着自己独自吟诵。虽然想要去听《楞严经》,但终究懒得外出,因为道人知道自己内心本就无心于此。写作手法上,诗人以细腻的描写展现春景,如野荠、新竹、飞絮、啼莺等,情景交融,借景传达心境。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暮春景色变化的细致观察和感受,以及在深春时节悠然自处、略带孤寂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苏辙在北宋绍圣年间定居许昌,于此生活十余年,创作《春深三首》。许昌经苏氏兄弟经营,成为继苏轼之后的中原文化据点。诗中对潩水、听水亭的地理描摹,体现出作者对当地环境的熟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郊原红绿变青阴,闭户不知春已深”,开篇描绘郊原春色的变化,从“红绿”到“青阴”,写出春天已至暮春。“闭户不知”则体现诗人因闭门未及时察觉春之变化,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些许感慨。颔联“稍喜荒畦添野荠,坐看新竹补疏林”,“稍喜”表明诗人的情绪,看到荒畦长出野荠、新竹填补疏林,展现出一种生命的活力与变化,诗人在这暮春景色中有了一丝欣喜。颈联“帘中飞絮萦残梦,窗外啼莺伴独吟”,飞絮萦绕残梦,营造出一种迷离的氛围,而啼莺陪伴独吟,更显诗人的孤寂。此联细腻地刻画了诗人此时的状态与心境。尾联“欲听楞严终懒出,道人知我祖无心”,诗人表明自己对听经的态度,“终懒出”“祖无心”,进一步深化了诗人悠然自适、内心平静的心境,结束全诗,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毛滂《去国》

下一篇:宋·张炎《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