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落寞意":一生怀有寂寥的心绪,
"况此秋池侧":此刻面对秋池更觉孤凄。
"寒水静无波":寒冷的池水寂静无波,
"衰荷委余碧":残荷倒伏仅余零星碧色。
"萧萧动风鬓":萧瑟秋风吹动鬓发,
"照影感新白":临水照影惊见新添的白发。
"来往双浴凫":往来嬉戏的双栖水鸭,
"尔生真自得":你们的生活何其自在逍遥。
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
张耒(1054~1114),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张耒是苏辙的弟子,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多关怀现实、同情人民之作,颇受白居易、张籍影响。诗风以平易自然、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但部分作品琢炼不够,显得粗率质直。词作不多,今存词六首,词风柔情深婉,与秦观词相近。著有《张右史文集》《柯山词》等。
1. 分段赏析
“平生落寞意,况此秋池侧”两句是全诗的情感基调。“平生落寞意”直抒胸臆,将诗人长期以来的孤寂心绪和盘托出,而“况此秋池侧”以“况”字递进,强调秋池这一萧瑟环境对内心孤寂的强化——秋池的清冷与人生的落寞相互映衬,为全诗奠定了悲凉沉郁的抒情底色。“寒水静无波,衰荷委余碧”两句聚焦秋池景物。“寒水静无波”以“寒”“静”二字绘出池水的冷寂,仿佛凝固了时光;“衰荷委余碧”中,“委”字写残荷低垂之态,“余碧”则点出枯败中尚存的一丝生机,二者形成鲜明对照,既展现秋景的凋零,又隐含诗人对生命残迹的细微感怀。“萧萧动风鬓,照影感新白”两句由景及人。“萧萧”摹写秋风掠过鬓发的声响,“动风鬓”既写外在形貌的变化,又暗合内心的波动;“照影感新白”通过临水照影的动作,将自然之景与自我观照相连,“新白”二字凝练地传达出诗人对岁月催老的惊觉与无奈,景中含情,情由景生。“来往双浴凫,尔生真自得”两句以物衬情。“来往双浴凫”描绘水中野鸭自在游弋的画面,“双”字与前文的“落寞”形成对照,“真自得”则直接抒发出对野鸭无拘生活的歆羡。诗人借野鸭的悠然反衬自身的孤独与不得志,在物我对比中,将内心的孤寂与对自由的向往推向高潮,言有尽而意无穷。
上一篇:宋·严仁《贺新郎·寄一曲歌》
下一篇:宋·释文珦《野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