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看江上枯崖山":清晨远望江岸嶙峋的枯山,
"憔悴荒榛赤如赭":荒芜的杂木林红得像赭石般黯淡。
"莫行百里一回头":若行船百里回头望去,
"落日孤云霭新画":落日孤云与山色交融如新绘画卷。
"前山更远色更深":远山渐行渐远色愈幽深,
"谁知可爱信如今":谁知这般景致竟如此动人。
"唯有巫山最秾秀":唯有巫山秀美最是葱茏,
"依然不负远来心":终未辜负我千里迢迢的追寻。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榛赤如赭。”诗人描绘了早晨看到的江上山峦景象,山崖干枯,荒草丛生,呈现出红褐色。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山的贫瘠和荒凉,也形成了一种鲜明的视觉对比。第三、四句:“莫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云霭新画。”诗人告诫自己不要走上百里路而回头,让日落和孤云的景色在他眼前绘制出新的画卷。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夕阳下孤云的美景,也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坚持和对美景的不舍。第五、六句:“前山更远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诗人发现前方的山峦更加遥远,色彩也更加深沉。然而,谁会知道他对这些山峦的喜爱如今仍然如故呢?这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旅途的感慨。后两句:“唯有巫山最秾秀,依然不负远来心。”诗人认为只有巫山保持着它最美丽的风景,依然没有辜负他远道而来的心愿。这句诗不仅赞美了巫山的秀丽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