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u
lián
yàn

朝代:宋作者:张耒浏览量:3
tiān
guāng
dòng
wǎn
yún
chuí
fāng
cǎo
chū
zhǎng
chèn
xīn
yuè
shēng
fēi
niǎo
wài
luò
xiá
gèng
zài
yáng
西
huā
kāi
yǒu
shí
xié
jiǔ
mén
lěng
chē
chū
wèi
xiū
luò
bīn
zuì
tiān
jīn
chūn
làng
绿

译文

天色尚明,暮云低垂,初长的小草正好与浅踏的马蹄相互掩映。这一边初生的新月清寂流华,几只孤鸟倦飞归巢,另一边残阳欲去还休,彩霞满天,绚丽鲜艳。花开时节,应以美酒待客,门前泥泞,出门怕溅踏泥污。修楔的日子,期望在洛河之滨酩酊大醉,醉赏天津桥畔被春潮吹绿的浮堤。

逐句剖析

"天光不动晚云垂":天色尚明,暮云低垂,

# 天光:天之亮光。此指晴明的天空。

"芳草初长衬马蹄":初长的小草正好与浅踏的马蹄相互掩映。

# 衬:衬托。,长:长度。

"新月已生飞鸟外":这一边初生的新月清寂流华,几只孤鸟倦飞归巢,

# 飞鸟:归巢的飞鸟。,新月:初出的月芽。

"落霞更在夕阳西":另一边残阳欲去还休,彩霞满天,绚丽鲜艳。

# 落霞:落山的彩云,即第一句中的下垂晚云。

"花开有客时携酒":花开时节,应以美酒待客,

# 花开:指花开的时节。

"门冷无车出畏泥":门前泥泞,出门怕溅踏泥污。

# 畏泥:春暖雪消,道路泥泞。,门冷:门弟贫寒冷落。

"修禊洛滨期一醉":修楔的日子,期望在洛河之滨酩酊大醉,

# 洛滨:洛水岸边。,修禊:中国古代,阴历三月上旬巳日(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结伴嬉游水畔,以消除不祥。这种古代习俗称修禊。

"天津春浪绿浮堤":醉赏天津桥畔被春潮吹绿的浮堤。

# 绿:指绿水。,天津:即天津桥。此桥横跨洛阳洛河上,唐以来就是名胜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周廉彦》是北宋诗人张耒的一首七言律诗,展现了其清新自然的诗风特色。这首和诗以洛阳郊外春游为背景,前四句写景尤为精妙:“天光不动晚云垂”勾勒出黄昏的静谧氛围,“新月已生飞鸟外”则捕捉到日月同辉的独特暮色,通过动静相衬、远近相映的手法,将自然景物的瞬息变化定格为诗意画面。后四句转入叙事,从“花开携酒”的雅兴到“门冷畏泥”的窘迫,再到“洛滨期醉”的畅想,在洒脱中暗含人生况味。全诗仍以清新自然的笔调,生动传达了春日郊游的生活意趣和文人雅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

张耒(1054~1114),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张耒是苏辙的弟子,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多关怀现实、同情人民之作,颇受白居易、张籍影响。诗风以平易自然、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但部分作品琢炼不够,显得粗率质直。词作不多,今存词六首,词风柔情深婉,与秦观词相近。著有《张右史文集》《柯山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是张耒写给友人周廉彦的一首和诗。初春时节,诗人邀约好友同游,在洛阳郊外踏青赏景。诗中描绘了暮色中的芳草、新月、落霞等自然风光,记录了携酒同游的雅兴,流露出春日郊游的闲适愉悦之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之美的细腻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春游诗。诗中描绘了暮春时分的郊野风光,芳草新绿、晚霞斜照,诗人与友人携酒同游,流露出闲适愉悦的心情。前四句写景自然清新,后四句叙事稍显直白,整体展现了春日游赏的轻松意趣。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静衬动,“天光不动晚云垂,芳草初长衬马蹄”,通过“天光不动”的静态与“芳草衬马蹄”的动态相互映衬,营造出暮色中郊野的宁静与生机。对比:“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将新月与夕阳、飞鸟与落霞两组意象巧妙对比,拓展了空间层次感,形成独特的画面效果;后四句中,“花开有客时携酒”与“门冷无车出畏泥”形成鲜明对照通过两种生活场景的强烈反差,突出诗人的心境变化。寓情于景:“修禊洛滨期一醉,天津春浪绿浮堤”,将踏春的欢愉之情融入洛滨春浪的景色描写中,情景交融地表达了游春之乐。

3. 分段赏析

“天光不动晚云垂,芳草初长衬马蹄”:开篇以工笔勾勒暮色,天光凝滞如画,晚云低垂似幕,营造出春日黄昏特有的静谧氛围。“芳草初长”四字点明时令,一个“衬”字尤为传神,既写出新草柔嫩之态,又暗含马蹄轻踏的悠闲情致。诗人巧妙运用以静衬动的手法,在天地大静中点缀细微动态,使画面顿生灵气。“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此联堪称全诗点睛之笔。诗人以画家之眼捕捉黄昏奇景:一弯新月悄然升起,与迟迟未落的夕阳同悬天际;飞鸟归巢的剪影划过晚霞,在广袤天幕上留下动感轨迹。四个意象通过“外”“西”的空间定位,构建出立体多维的暮色图卷。更妙在“已生”“更在”的时序递进,将瞬息万变的自然景观凝固成永恒的诗意瞬间。“花开有客时携酒,门冷无车出畏泥”:笔锋陡转,由绚烂景致转入生活实况。前句虚写雅集之乐,后句实述门庭冷落,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中暗含诗人复杂心绪。“畏泥”二字尤见匠心,既写实早春道路泥泞,又隐喻仕途坎坷,在洒脱表象下暗藏几许人生况味。“修禊洛滨期一醉,天津春浪绿浮堤”:收束处将情思融入春潮。洛水修禊的醉饮之约,与天津桥下绿波荡漾的景象相互生发,“浮”字写尽春水漫堤的柔润质感,而“期一醉”的畅想又为画面注入文人雅趣。尾联虚实相生,既完成空间场景的转换,又将踏春之乐升华至物我两忘的境界。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在写景状物上独具匠心,摒弃了单调的静态描摹,巧妙运用衬托手法,生动展现了春日暮色的灵动之美。诗人以明快的笔触勾勒出芳郊晚景,将携酒游春的闲适之乐自然融入景物描写之中,使生活情趣与自然美景相得益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首诗的写景状物,避免了单调、孤立的静态描写,成功地采用了衬托笔法,明快地传达出生活的美感。他以“晚云垂”映衬“天光不动”,以“芳草初长”烘托马蹄轻快。这句近似白居易写西湖早春的名句“浅草才能没马蹄”,但略有变动,点明季节已到清明时节了;特别是“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两句,更是在衬托的运用上妙笔翻新,取得了特异的效果。但张耒的诗每有秀句孤拔而通篇不称之累,“新月”、“落霞”再接下去,“花开”、“门冷”一联,读来便觉得浅露无味,不如上联的气韵自然生动。这就不免令人遗憾。

现代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锦《宋诗鉴赏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曾伯《兰陵王·甲寅初度和次贾韵》

下一篇:宋·吴文英《望江南·三月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