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底催归咽一声":在树的底下,杜鹃发出一声催人归去的悲啼,
"夕阳喷恨入繁英":夕阳似乎带着恨意融入了繁茂的花丛中。
"枝枝血染花风晚":每一枝杜鹃花都像是被血染过,在晚风中绽放,
"萼萼愁开谷雨晴":一朵朵杜鹃花带着愁绪在谷雨初晴时开放。
"尚有春魂遗万古":杜鹃花仿佛还有着春天遗留的神韵,历经万古,
"岂无月色照三更":难道就没有月光照耀在半夜三更的时候吗。
"冤红遮莫随流水":那如冤屈般的红色千万不要随着流水飘走,
"最挠天涯蜀客情":最能牵动天涯游子的情思。
南宋诗人
董嗣杲(?~?),南宋诗人。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初,主管九江富池的榷茶公务,与当地僧人、道士往来密切。度宗咸淳末,任武康知县。宋亡后入孤山四圣观为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号老君山人。董嗣杲的诗,造语新颖,意境清新,“无鄙俚琐碎之态”,远胜当时一般江湖游士。他喜欢采用百咏组诗的形式纪胜或咏物。著有《庐山集》《英溪集》,原书皆散佚,现传本系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1. 分段赏析
首联:“树底催归咽一声,夕阳喷恨入繁英。”这两句诗中“催归”一词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杜鹃鸟以人的情感,仿佛它在催促人们归去,却又带着悲切。“咽”字生动地表现出杜鹃啼声的凄惨。“喷恨”则将夕阳拟人化,好像夕阳也带着怨恨融入花丛,营造出一种哀伤的氛围。颔联:“枝枝血染花风晚,萼萼愁开谷雨晴。”这句诗中“血染”运用传说,将杜鹃花比作杜鹃鸟啼血所染,增添了花的哀怨色彩。“愁开”把花当作有情感的生命,赋予其忧愁的情绪,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哀伤意境。颈联:“尚有春魂遗万古,岂无月色照三更。”这两句诗中“春魂”象征着春天的精神和情感,说杜鹃花有“春魂遗万古”,强调了其文化内涵的深远。“岂无”以反问的形式,增添了一种情感的力度,表现出即使时光流转,仍有美好事物相伴。尾联:“冤红遮莫随流水,最挠天涯蜀客情。”这两句诗中“冤红”再次强调杜鹃花的哀怨,“遮莫”表示千万不要。“最挠”突出了杜鹃花对天涯游子(蜀客)情感的触动,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上一篇:宋·董嗣杲《余明远订游庐山》
下一篇:宋·董嗣杲《武康附夜航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