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áng
wēi
huā

朝代:宋作者:董嗣杲浏览量:1
jiē
xià
lián
chūn
xiù
kuā
dōng
shān
yún
yuè
mǎn
shuí
jiā
làng
mái
xiān
fān
qíng
jǐn
xiāo
zhuì
róu
tiáo
yùn
xiá
hǎi
wài
yǒu
píng
hái
zhù
shuǐ
tíng
qián
dòng
cáng
huā
duō
nián
chāi
huáng
fēng
jiǔ
xiàng
zūn
qián
shuō
mèng
huá

译文

蔷薇花从春天到夏天连续开放,秀丽得值得夸赞,东山上云月交辉,这般美景不知落入了谁家。细浪淹没了蔷薇纤细的刺,翻动如同晴天锦缎般的花朵,轻柔的枝条好似绡纱点缀,与傍晚的彩霞相互映衬,熨帖而和谐。海外虽有瓶子可以用来贮水,但亭子前却没有山洞可以用来藏花。多年都没有启封那黄色的封酒,就不要在酒杯前谈论往昔的繁华旧梦了。

逐句剖析

"接夏连春秀可夸":蔷薇花从春天到夏天连续开放,秀丽得值得夸赞,

"东山云月满谁家":东山上云月交辉,这般美景不知落入了谁家。

"浪埋纤刺翻晴锦":细浪淹没了蔷薇纤细的刺,翻动如同晴天锦缎般的花朵,

"绡缀柔条熨暮霞":轻柔的枝条好似绡纱点缀,与傍晚的彩霞相互映衬,熨帖而和谐。

"海外有瓶还贮水":海外虽有瓶子可以用来贮水,

"亭前无洞可藏花":但亭子前却没有山洞可以用来藏花。

"多年不拆黄封酒":多年都没有启封那黄色的封酒,

"莫向樽前说梦华":就不要在酒杯前谈论往昔的繁华旧梦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蔷薇花》是宋代董嗣杲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围绕蔷薇花展开描写。首联点明蔷薇花开放时间之长,从春到夏,且景色秀丽,同时以“东山云月”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颔联细致描绘蔷薇花与刺的形态,将其比作晴锦、柔条与暮霞相映衬,展现出花的美丽姿态。颈联通过“海外有瓶”“亭前无洞”的对比,增添了一种别样的意趣。尾联则由花引发感慨,多年未启封黄封酒,劝人莫谈往昔繁华,蕴含着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清幽,通过对蔷薇花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董嗣杲(?~?),南宋诗人。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初,主管九江富池的榷茶公务,与当地僧人、道士往来密切。度宗咸淳末,任武康知县。宋亡后入孤山四圣观为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号老君山人。董嗣杲的诗,造语新颖,意境清新,“无鄙俚琐碎之态”,远胜当时一般江湖游士。他喜欢采用百咏组诗的形式纪胜或咏物。著有《庐山集》《英溪集》,原书皆散佚,现传本系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接夏连春秀可夸,东山云月满谁家”:首联点明蔷薇花的开放时间和整体印象。“接夏连春秀可夸”,说明蔷薇花从春天一直开放到夏天,其秀丽的姿态值得夸赞。“东山云月满谁家”,“东山云月”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氛围,同时以疑问的方式,增添了一种神秘感,引发读者的遐想。“浪埋纤刺翻晴锦,绡缀柔条熨暮霞”:颔联细致描绘蔷薇花的形态。“浪埋纤刺翻晴锦”,将蔷薇的刺比作被细浪淹没的晴锦,形象地表现出刺在花丛中的状态,同时也赋予了花一种动态美。“绡缀柔条熨暮霞”,把蔷薇的柔条比作轻柔的丝绢,点缀着花朵,仿佛熨帖着傍晚的彩霞,生动地描绘出花的柔美和色彩的绚丽。“海外有瓶还贮水,亭前无洞可藏花”:颈联通过对比手法增添意趣。“海外有瓶还贮水”,海外虽然有瓶子可以用来贮水,但与蔷薇花并无直接关联。“亭前无洞可藏花”,亭子前却没有山洞可以用来藏花,这种对比突出了蔷薇花的珍贵和独特,也增添了一种别样的情趣。“多年不拆黄封酒,莫向樽前说梦华”:尾联由花引发感慨。“多年不拆黄封酒”,多年都没有启封那黄色的封酒,暗示时光的流逝和生活的平淡。“莫向樽前说梦华”,不要在酒杯前谈论往昔的繁华旧梦,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使全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董嗣杲《桃花》

下一篇:宋·董嗣杲《午睡中怀约山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