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ūn
wǎn
shì
èr
shǒu
èr

朝代:宋作者:董嗣杲浏览量:1
xiǎo
pán
xuán
cǎo
shè
dōng
dōng
西
shí
suì
zǒu
ér
tóng
cūn
jiā
jiàn
yǒu
qiū
shōu
chù
chóu
hān
tóng

译文

拄着手杖在草舍东边绕行徘徊,孩童们忽东忽西忙着捡拾稻穗。村中人家有的忙着秋收劳作,有人愁闷低语,有人高声欢歌,景象各不相同。

逐句剖析

"小策盘旋草舍东":拄着手杖在草舍东边绕行徘徊,

"东西拾穗走儿童":孩童们忽东忽西忙着捡拾稻穗。

"村家间有秋收处":村中人家有的忙着秋收劳作,

# 间:一作闲。

"愁语酣歌自不同":有人愁闷低语,有人高声欢歌,景象各不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溪村晚步即事二首(其二)》是宋代诗人董嗣杲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首句以“小策”(手杖)和“盘旋”勾勒出诗人缓步于草舍东侧小径的悠然姿态,营造出闲适的乡村氛围。次句则聚焦孩童在田间奔跑拾穗的动态画面,既暗示秋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又通过“走”字生动展现孩童的天真与勤快。后两句转入对村民状态的描写:农忙间隙的村庄里,有人因收成而欣喜高歌,也有人因生活压力低声叹息,通过“愁语”与“酣歌”的对比,含蓄反映农村生活的艰辛与阶层差异。整首诗既有对田园风光的质朴记录,也暗含对底层民众生存状态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董嗣杲(?~?),南宋诗人。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初,主管九江富池的榷茶公务,与当地僧人、道士往来密切。度宗咸淳末,任武康知县。宋亡后入孤山四圣观为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号老君山人。董嗣杲的诗,造语新颖,意境清新,“无鄙俚琐碎之态”,远胜当时一般江湖游士。他喜欢采用百咏组诗的形式纪胜或咏物。著有《庐山集》《英溪集》,原书皆散佚,现传本系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小策盘旋草舍东”​“草舍东”点明地点,暗示诗人对乡村环境的熟悉;“盘旋”既体现流连忘返之态,也为后文观察村中细节埋下伏笔。“东西拾穗走儿童”一个“走”字凸显儿童为家庭生计奔波的辛酸——稻穗本是农民劳动成果,遗落者需靠拾穗充饥,侧面反映贫苦农家的艰难。“村家闲有秋收处”秋收本应繁忙,但诗人却称“闲”,暗示这种“闲”并非自愿,而是因贫困无力参与收割,或因收成微薄而无事可做。“愁语酣歌自不同​”通过“愁语”与“酣歌”的强烈反差,揭露社会贫富分化——前者是饥寒交迫的穷苦百姓,后者是坐享其成的地主豪绅,批判意味鲜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董嗣杲《寒食日偶出》

下一篇:宋·董嗣杲《初至江城寓分司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