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亩荒池涨绿萍":十亩荒芜的池塘长满了绿萍,
"南风不见芰荷生":南风吹过却不见菱荷生长。
"隔窗赖有芭蕉叶":隔着窗户幸好有芭蕉叶,
"未负潇湘夜雨声":没有辜负潇湘夜雨的声音。
北宋词人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贺铸的词,风格多样、刚柔相济,既有深婉清丽之作,又有豪放刚劲之篇,善于锤炼字句。内容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有嗟叹功名不就、纵酒狂放之作。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台城游·南国本萧洒》《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等。著有《东山词》《庆湖遗老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抒怀诗。描绘了荒池绿萍密布、南风未催开芰荷,唯有窗外芭蕉叶在的景象,介绍了由芭蕉叶联想到潇湘夜雨之声的情境,体现了以芭蕉叶寄托情感的文学传统,营造出清幽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文人雅趣与内心幽思。
2.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后两句“隔窗赖有芭蕉叶,未负潇湘夜雨声”,笔锋一转,借隔窗芭蕉叶联想到潇湘夜雨声,“未负”赋予芭蕉叶情义,将自身情感寄托于物,尽显文人意趣。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十亩荒池涨绿萍,南风不见芰荷生”,呈现出一片略显荒芜的夏日池塘景象。十亩荒池被密密麻麻的绿萍填满,南风轻拂,本应是芰荷生长、绽放的时节,却不见其踪影。这里,“荒池”“绿萍”营造出一种静谧又略带寂寥的氛围,而“不见芰荷生”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荒芜感,似乎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某种失落与期待落空。后两句“隔窗赖有芭蕉叶,未负潇湘夜雨声”笔锋陡然一转,将目光聚焦于窗外的芭蕉叶。隔窗而望,唯有芭蕉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它仿佛承载着潇湘夜雨的淅沥之声。“未负”二字用得精妙,赋予芭蕉叶以人的情感和担当,它没有辜负那夜雨的滋润与陪伴,也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诗人借芭蕉叶与潇湘夜雨的联想,巧妙地将自然之景与内心之情相融合,展现出文人寄情于物的独特意趣,在荒芜的景象中寻得了一丝慰藉与诗意。
下一篇:宋·欧阳修《啼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