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雨过西湖好":春末时节,雨后的西湖格外美好,
"百卉争妍":百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 妍:美丽。
"蝶乱蜂喧":蝴蝶纷飞,蜜蜂喧闹。
"晴日催花暖欲然":晴日温暖,仿佛催促着花儿热烈绽放,像要燃烧起来。
# 花暖欲然:形容花开旺盛,仿佛燃烧一般。然,同“燃”,燃烧。
"兰桡画舸悠悠去":装饰精美的游船悠悠地离去,
# 兰桡画舸:兰桡(ráo饶)木兰制的精美船桨。画舸,彩绘图案的船。
"疑是神仙":船上的人好像神仙一样惬意。
"返照波间":夕阳的余晖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
"水阔风高扬管弦":宽阔的水面上,微风吹拂,传来悠扬的管弦乐声。
# 扬管弦:飏(yáng扬)飘散。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此代指乐声。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写作手法
拟人:“晴日催花暖欲然”,将晴日拟人化,说晴日仿佛在催促花儿开放,而且温暖得花儿像要燃烧起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春天阳光的温暖和花朵盛开的热烈,赋予画面动态感和生命力。比喻:“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把乘坐画舸的人比作神仙,形象地描绘出船上之人在如画的西湖美景中悠然自得的状态,同时也侧面烘托出西湖景色如仙境般美好。动静结合:上阕中“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是动景,描绘了百花盛开、蝶蜂飞舞喧闹的热闹场景;“晴日”则为静景,动静结合,展现出西湖春天的活力与生机。下阕“兰桡画舸悠悠去”是动景,“返照波间”是静景,动静相衬,勾勒出一幅优美且富有层次感的西湖春日画卷。
2. 分段赏析
上阕:“春深雨过西湖好”直接点明时间、地点和总体感受,奠定了对西湖美景赞美的基调。随后“百卉争妍。蝶乱蜂喧”,从视觉和听觉角度,细致描绘了雨后西湖百花盛开、蝶蜂忙碌的热闹场景,展现出春天的蓬勃生机。“晴日催花暖欲然”进一步渲染春日的温暖热烈,使西湖春天的景象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下阕:“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从描写自然景色转向描写人物活动,通过将船上之人比作神仙,不仅突出人物的悠然,更强化了西湖如仙境的氛围。“返照波间”描绘出夕阳余晖洒在湖面的静谧画面,与前面的动态描写相互映衬。“水阔风高扬管弦”则从听觉角度,为这幅西湖画卷增添了悠扬的音乐元素,使整首词在描绘西湖美景的同时,也营造出一种悠然愉悦的氛围,将词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推向高潮。
上一篇:宋·辛弃疾《送剑与傅岩叟》
下一篇:宋·贺铸《题芭蕉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