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ǎi
sāng
·
·
chūn
shēn
guò
西
hǎo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3
chūn
shēn
guò
西
hǎo
bǎi
huì
zhēng
yán
dié
luàn
fēng
xuān
qíng
cuī
huā
nuǎn
rán
lán
ráo
huà
yōu
yōu
shì
shén
xiān
fǎn
zhào
jiān
shuǐ
kuò
fēng
gāo
yáng
guǎn
xián

译文

春末时节,雨后的西湖格外美好,百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蝴蝶纷飞,蜜蜂喧闹。晴日温暖,仿佛催促着花儿热烈绽放,像要燃烧起来。装饰精美的游船悠悠地离去,船上的人好像神仙一样惬意。夕阳的余晖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宽阔的水面上,微风吹拂,传来悠扬的管弦乐声。

逐句剖析

"春深雨过西湖好":春末时节,雨后的西湖格外美好,

"百卉争妍":百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 妍:美丽。

"蝶乱蜂喧":蝴蝶纷飞,蜜蜂喧闹。

"晴日催花暖欲然":晴日温暖,仿佛催促着花儿热烈绽放,像要燃烧起来。

# 花暖欲然:形容花开旺盛,仿佛燃烧一般。然,同“燃”,燃烧。

"兰桡画舸悠悠去":装饰精美的游船悠悠地离去,

# 兰桡画舸:兰桡(ráo饶)木兰制的精美船桨。画舸,彩绘图案的船。

"疑是神仙":船上的人好像神仙一样惬意。

"返照波间":夕阳的余晖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

"水阔风高扬管弦":宽阔的水面上,微风吹拂,传来悠扬的管弦乐声。

# 扬管弦:飏(yáng扬)飘散。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此代指乐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采桑子·春深雨过西湖好》是宋代欧阳修所作的词。以描绘春深雨后西湖景色为题材,展现西湖春日风光。上阕开篇点明春深雨过,西湖呈现出美好的景象,百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蝴蝶纷飞、蜜蜂喧闹,晴日温暖,仿佛催促着花儿热烈绽放,营造出西湖春日生机勃勃的氛围。下阕写装饰精美的游船悠悠离去,船上之人好似神仙一般惬意。夕阳的余晖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宽阔的水面上,微风扬起时还传来悠扬的管弦乐声。整首词围绕春深雨后的西湖展开,生动地描绘出西湖的美景与悠然氛围,表达了词人对西湖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陶醉于美景中的愉悦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创作于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之时。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拟人:“晴日催花暖欲然”,将晴日拟人化,说晴日仿佛在催促花儿开放,而且温暖得花儿像要燃烧起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春天阳光的温暖和花朵盛开的热烈,赋予画面动态感和生命力。比喻:“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把乘坐画舸的人比作神仙,形象地描绘出船上之人在如画的西湖美景中悠然自得的状态,同时也侧面烘托出西湖景色如仙境般美好。动静结合:上阕中“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是动景,描绘了百花盛开、蝶蜂飞舞喧闹的热闹场景;“晴日”则为静景,动静结合,展现出西湖春天的活力与生机。下阕“兰桡画舸悠悠去”是动景,“返照波间”是静景,动静相衬,勾勒出一幅优美且富有层次感的西湖春日画卷。

2. 分段赏析

上阕:“春深雨过西湖好”直接点明时间、地点和总体感受,奠定了对西湖美景赞美的基调。随后“百卉争妍。蝶乱蜂喧”,从视觉和听觉角度,细致描绘了雨后西湖百花盛开、蝶蜂忙碌的热闹场景,展现出春天的蓬勃生机。“晴日催花暖欲然”进一步渲染春日的温暖热烈,使西湖春天的景象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下阕:“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从描写自然景色转向描写人物活动,通过将船上之人比作神仙,不仅突出人物的悠然,更强化了西湖如仙境的氛围。“返照波间”描绘出夕阳余晖洒在湖面的静谧画面,与前面的动态描写相互映衬。“水阔风高扬管弦”则从听觉角度,为这幅西湖画卷增添了悠扬的音乐元素,使整首词在描绘西湖美景的同时,也营造出一种悠然愉悦的氛围,将词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送剑与傅岩叟》

下一篇:宋·贺铸《题芭蕉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