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āng
jǐng
chá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3
西
jiāng
shuǐ
qīng
jiāng
shí
lǎo
shí
shàng
shēng
chá
fèng
zhǎo
qióng
hán
chūn
zǎo
shuāng
jǐng
shēng
xiān
bǎi
cǎo
bái
máo
náng
hóng
shā
shí
jīn
chá
yǎng
liǎng
cháng
ān
guì
hóu
jiā
chuò
yóu
sān
yuè
kuā
bǎo
yún
zhù
fēi
jīng
zhēng
xīn
jiù
shì
rén
qíng
zhī
jūn
yǒu
cháng
zhì
bǎo
suí
shí
biàn
jūn
jiàn
jiàn
lóng
fèng
tuán
gǎi
jiù
shí
xiāng
wèi

译文

西江水清澈,江边石头古老,石头上生长的茶树,茶芽如同凤爪。深冬腊月并不寒冷,春天的气息来得早,双井茶的茶芽比百草先发芽。用白色的毛毡和红色绿色的纱巾包裹茶芽,十斤茶叶才能培养出一两茶芽。长安的富贵人家,品尝一口双井茶,也要夸赞三天。宝云茶、日注茶并非不精致,世人却喜新厌旧。哪里知道君子有不变的品德,珍贵的宝物不会随时改变。您难道没看见建溪的龙凤团茶,依然保持着旧时的香味色泽。

逐句剖析

"西江水清江石老":西江水清澈,江边石头古老,

# 西江:指修水。源出湖南幕阜山人江西,流经修水县,县以水名。修水自西而东人鄱阳湖,故称西江水。

"石上生茶如凤爪":石头上生长的茶树,茶芽如同凤爪。

# 凤爪:茶芽的状态。

"穷腊不寒春气早":深冬腊月并不寒冷,春天的气息来得早,

# 穷腊不寒:整个冬季都不冷。

"双井芽生先百草":双井茶的茶芽比百草先发芽。

"白毛囊以红碧纱":用白色的毛毡和红色绿色的纱巾包裹茶芽,

# 囊:动词,装袋。,白毛:芽叶上的白毫。

"十斤茶养一两芽":十斤茶叶才能培养出一两茶芽。

# 十斤茶养一两芽:此句谓双井茶采摘的细嫩。

"长安富贵五侯家":长安的富贵人家,

# 五侯家:语出唐代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五侯:汉成帝时,封舅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皆为侯,时人谓之五侯。

"一啜犹须三日夸":品尝一口双井茶,也要夸赞三天。

# 日:一作“月”。

"宝云日注非不精":宝云茶、日注茶并非不精致,

# 宝云日注:日注,即日铸,在绍兴,产日铸名茶。宝云在浙江杭州,产宝云名茶。

"争新弃旧世人情":世人却喜新厌旧。

"岂知君子有常德":哪里知道君子有不变的品德,

# 常德:经常不变的德性。

"至宝不随时变易":珍贵的宝物不会随时改变。

"君不见建溪龙凤团":您难道没看见建溪的龙凤团茶,

# 龙凤团:即龙凤团茶。宋苏辙《凤咮石砚铭》序:“北苑茶冠天下,岁贡龙凤团,不得凤凰山味潭水则不成。”参见“龙凤团茶”。

"不改旧时香味色":依然保持着旧时的香味色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双井茶》是北宋欧阳修所作的一首诗,写于嘉祐六年任参知政事时。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双井茶生长环境、外形特点、珍贵程度的描写,以及以富贵人家的夸赞侧面衬托,给予双井茶极高评价;后半部分运用以茶喻人的手法,由茶及人,指出人应如建溪龙凤团茶般,保持优秀品格,不随波逐流。此诗借物抒怀,将对茶的赞美与对高尚品德的倡导相结合,意蕴深刻,展现了诗人的价值取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双井茶的珍贵与独特,通过对双井茶的描写与评价,以及以茶喻人,表达了诗人对优秀品质的推崇,倡导人们坚守自我,不随时俗而改变。

2. 写作手法

夸张:“十斤茶养一两芽”,通过极度夸大的手法,强调了双井茶芽的稀少与珍贵,突出其培育的不易。细节描写:“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白毛囊以红碧纱”细致刻画了双井茶芽被白毫包裹,还用红碧纱小心封装的情景,突出了人们对双井茶的珍视;“十斤茶养一两芽”则通过对双井茶培育数量关系的细微描述,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双井茶芽的稀少和珍贵,从这些细节中也能体会到诗人对双井茶的高度赞赏。比喻:“石上生茶如凤爪”,将石上生长的茶叶比作凤爪,形象直观地展现出茶叶的独特形状,让读者对双井茶的外观有更清晰的认知。正衬:“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以长安富贵人家品尝后三日还在夸赞,从侧面衬托出双井茶的绝佳品质,使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托物言志:后六句以茶的品质联想到君子的品德,借茶“不改旧时香味色”来表达君子应“有常德,不随时变易”的志向,将对茶的赞美升华到对高尚品德的推崇。对比:“宝云日注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将品质也很精良的宝云茶、日注茶与双井茶进行对比,以世人对宝云茶、日注茶等旧茶的冷落,反衬出世人对双井茶这一新茶的追逐,借此批判世人“争新弃旧”的世俗心态。

3. 分段赏析

前八句,开篇“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通过环境描写与比喻,点明双井茶生长于清江边古老石头之上,且形状如凤爪,凸显其独特性;“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从时节角度,以江南春早为背景,突出双井茶发芽早的特点;“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运用细节描写和夸张手法,展现出对双井茶的精心呵护以及其芽的稀少珍贵;“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则通过富贵人家的反应侧面衬托出茶的美味与难得,表达出诗人对双井茶的赞美之情。后六句,“宝云日注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将宝云茶、日注茶与双井茶对比,引出对世人“争新弃旧”世俗的批判;“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君不见建溪龙凤团,不改旧时香味色”,运用托物言志,借茶喻人,以建溪龙凤团茶“不改旧时香味色”来表明君子应保持恒常品德,不要随波逐流,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体现出诗人对高尚品德的倡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汪元量《采石》

下一篇:宋·姚孝锡《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