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ōng
chéng
guì
sān
shǒu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duò
běn
cóng
tiān
zhú
gēn
pán
jīn
zài
chéng
dāng
shí
yīng
zhú
nán
fēng
luò
luò
xiàng
rén
jiān
shēng
shuāng
xuě
duō
suī
jīng
zhēn
zhǎng
xiāng
mái
cháng
yōu
luò
zài
qiáo
rén
shǒu
mài
zuò
zhōu
shù
chái
yáo
zhī
tiān
shàng
guì
huā
shì
wèn
cháng
é
gèng
yào
yuè
gōng
xìng
yǒu
xián
tián
zhōng
yāng
zhòng
liǎng
zhū
zhī
dōng
chéng
chéng
jīn
wéi
qiáo
zhī
chǎng
yǒu
guì
zhū
shēng
chéng
xià
yīn
sān
jué
yàn
zhī

译文

种子原本是从天竺寺掉落下来的,树根如今盘绕在阖闾城。当时应该是随着南风吹落,落到人间得以再次生长。尽管遭受很多霜雪欺压却虽然没死,荆棘长时间快速生长想要将它掩埋。我一直担心它最终落到樵夫手里,被卖作苏州的一捆柴。远远地知道天上的桂花孤单,试问嫦娥是否还要桂花。月宫幸好有空闲的田地,为什么不在中央种上两株呢。苏州的东城,是古代吴国的都城所在地。如今却沦为打柴放牧的场地。在那里生长着一棵桂树,它扎根于城墙之下,怜惜它生长的地方不得其所,于是写下三首绝句来慰问它。

逐句剖析

"子堕本从天竺寺":种子原本是从天竺寺掉落下来的,

# 天竺寺: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有上天竺寺、中天竺寺、下天竺寺。旧时为佛教名寺。,堕:坠落。,子:你,拟人手法,把桂树比做人。

"根盘今在阖闾城":树根如今盘绕在阖闾城。

# 阖闾城:位于武进雪堰乡城里村与无锡胡埭乡湖山村之间,阖闾是春秋时吴王的名字。

"当时应逐南风落":当时应该是随着南风吹落,

"落向人间取次生":落到人间得以再次生长。

# 落向人间取次生: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秋中,有月桂子堕。”取次:随便。

"霜雪压多虽不死":尽管遭受很多霜雪欺压却虽然没死,

# 霜雪:一作“雪霰”。

"荆榛长疾欲相埋":荆棘长时间快速生长想要将它掩埋。

# 疾:迅速。,榛: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荆:灌木名,多丛生于原野,最易阻塞道路。

"长忧落在樵人手":我一直担心它最终落到樵夫手里,

# 樵人:打柴人。

"卖作苏州一束柴":被卖作苏州的一捆柴。

"遥知天上桂花孤":远远地知道天上的桂花孤单,

# 天上桂花:指神话传说长在月亮中的桂花树。,遥知:一作可怜。

"试问嫦娥更要无":试问嫦娥是否还要桂花。

# 嫦娥:亦作“恒娥”“妲娥”,神话中后羿的妻子。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之药,嫦娥偷吃后,便飞奔入月宫。

"月宫幸有闲田地":月宫幸好有空闲的田地,

"何不中央种两株":为什么不在中央种上两株呢。

"苏之东城":苏州的东城,

# 苏:指今江苏苏州。

"古吴都城也":是古代吴国的都城所在地。

"今为樵牧之场":如今却沦为打柴放牧的场地。

# 樵牧之场:打柴放牧的场所。

"有桂一株":在那里生长着一棵桂树,

"生乎城下":它扎根于城墙之下,

"惜其不得地":怜惜它生长的地方不得其所,

# 不得地:生长的地点不合适。

"因赋三绝句以唁之":于是写下三首绝句来慰问它。

# 唁:慰问。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东城桂三首》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其一展现桂树传奇经历,从天竺寺飘落至阖闾城,“应逐南风落”的想象妙笔生花,赋予桂树灵动生命力,似有自主选择,字里行间满是对它未扎根佳处的叹惋。其二刻画桂树艰难处境,霜雪欺压、荆榛环绕,处境岌岌可危,诗人揪心其恐沦为樵夫斧下柴火,忧虑溢于言表。其三借天上桂花对照,向嫦娥大胆问询,若月宫有空地,何妨种下两株。组诗通篇饱含对桂树生不逢地、命途多舛的怜悯与慰藉,实则也融入诗人自身坎坷的身世之感,借物抒情,意蕴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东城桂三首并序》为唐代白居易宝历元年(825年)在苏州任刺史时所作。当时,他身处苏州,当地的一切为他提供了创作素材,有感于此,他写下这组诗,借东城桂树抒发情思,展现地域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第一首:“子堕本从天竺寺,根盘今在阖闾城”,开篇点明桂树来历非凡,本生于天竺寺,如今扎根阖闾城,地域上的巨大跨越,引发人对其身世变迁的遐想。“当时应逐南风落,落向人间取次生”,一个“应”字,巧用想象,赋予桂树自主选择的权利,仿佛它是顺应南风飘落人间,来开启新生。这既展现出桂树灵动的生命力,又暗含诗人对它离开仙境般的天竺寺、流落人间的惋惜,似在感慨美好事物未能处于最佳境遇,为全诗定下情感基调。第二首:“霜雪压多虽不死,荆榛长疾欲相埋”,描绘出桂树所处环境的恶劣,霜雪频繁欺压,荆榛肆意疯长,似要将桂树彻底掩埋。然而桂树“虽不死”,顽强地挺立着,凸显其坚韧品质。“长忧落在樵人手,卖作苏州一束柴”,诗人的笔触转向对桂树未来命运的担忧,害怕它最终难逃被樵夫砍伐、沦为柴火的悲惨结局,直白地抒发了对桂树命运的深切同情,可见诗人情感之细腻,对美好事物消逝的不忍。第三首:“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诗人视角一转,由人间望向天上,遥想月宫桂花孤零之态,以询问嫦娥的口吻,新奇又亲切。“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进一步发挥想象,既然月宫有空地,为何不在中央多种两株桂花呢?这看似天真的提议,实则寄托着诗人对美好事物应得其所、不被埋没的期许。既与前两首对桂树命运的感慨相呼应,又借月宫之境拓展诗意,展现出诗人希望美好能被呵护、绽放光彩的美好心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诗有惊人句。杜《山水障》:“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又:“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白乐天云:“遥怜天上桂华孤,为问姮娥更寡无?月中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宋杨万里《诚斋诗话》

# 唐乐人歌《桂华曲》,亦法曲之一,其词系白乐天所作。乐天每有诗云:“桂花词意苦丁宁”,谓其曲韵怨切,动能感人,初不知其词如何。及考其词,其俚鄙。如云:“月中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是底语!先子尝论乐,谓此诗本咏《吴城桂》三首之一。前二首但伤名材多弃地耳,此一首则有风朝廷应用贤意。观此,则“月中”二句正是佳语,且恍然悟风人之旨,即唐人乐府犹然,今人昧此矣。

《西湖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昂《夏日联句》

下一篇:唐·李白《望黄鹤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