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渭桥东":美女在渭桥东采桑,
# 美女渭桥东:一作“美女缃绮衣”。渭桥,泛指唐代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梁。渭桥东:一作缃绮衣。
"春还事蚕作":春天正是事蚕作的时候。
# 春还事蚕作:化用鲍照《采桑》:“季春梅始落,工女事蚕作。”
"五马如飞龙":这时,突然有个乘坐五马之车的太守疾驰经过此地,
# 五马如飞龙:一作“五马飞如花”。五马,五马事古今说者不一,据《墨客挥犀》云:“世称太守五马,罕知其故事。”汉代太守出行时乘坐五马之车,因此以“五马”为太守的代称。 如飞龙:一作飞如花。
"青丝结金络":他的马装饰华美,还饰有金络。
# 青丝结金络:化用古《罗敷行》:“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不知谁家子":不知是哪家公子,
# 不知谁家子:化用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不知谁家子,看花桃李津。”
"调笑来相谑":前来调笑采桑女。
"妾本秦罗敷":采桑的人本是秦罗敷,
# 妾本秦罗敷:化用古《罗敷行》:“罗敷善采桑,采桑城南隅。”
"玉颜艳名都":她的美貌在整个都城里都是有名的。
# 玉颜艳名都:化用曹植《名都篇》:“名都多妖女。”
"绿条映素手":嫩绿的桑条映着她那洁白的纤纤细手,
"采桑向城隅":她正在都城的一角采桑。
"使君且不顾":像使君那样的高官都调戏不动她,
# 使君:即使者。《汉书》:“使君颛生杀之柄。”颜师古注:“为使者故谓之使君。”
"况复论秋胡":何况是秋胡那样的人呢。
# 秋胡:鲁秋胡成婚五日就赴陈做官,五年后回家,在路上看到一个采桑的妇人,秋胡调戏人家,许以千金,被严词拒绝。到家里才知道那个被自己调戏的采桑妇是自己的妻子。秋胡十分惭愧,他的妻子悲愤而投河自杀。
"寒螀爱碧草":寒蝉喜爱碧草,
# 寒螀:虫名,似蝉而小,青色。
"鸣凤栖青梧":鸣凤栖息在青翠的梧桐树上。
"托心自有处":她自己心中已经有中意之人,
"但怪傍人愚":只怪旁人愚钝,知道她已托心于人。
"徒令白日暮":只让他们从白天空等到日暮,
"高驾空踟蹰":只让他们从白天空等到日暮,停下车来空自踟蹰。
# 踟蹰:欲行不进之貌。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以民间故事为题材的诗。诗中描绘了春日渭桥东,采桑女辛勤劳作却遭富家子调笑的场景,体现了采桑女如秦罗敷般坚贞自洁的品质。通过采桑女坚决反抗两种调戏者的情节,营造出一种正义与轻薄相对抗的氛围,表达了对采桑女不慕权势、不畏强暴高尚品格的赞美,同时诗人借古题讽时事,借采桑女的形象寄托自己对国、对君的忠诚,从侧面反映出对当时社会不良风气的批判。
2. 分段赏析
“相谑”之前的内容为第一段,此段由诗人以叙述的口吻展开。开篇提到的“美女”,指的是彼时在渭桥边辛勤采桑的女子。在她采桑之际,不仅有大官前来意图调戏,更有“不知谁家子”也凑趣儿来轻薄她。面对这般无礼之举,美女毫不畏惧地斥责道:“我如同那古诗中的秦罗敷,太守之流在我眼中都不足为意,像你这般与秋胡无异的人,又能算得了什么?还是别白费心机了!”此段着重描绘美女采桑过程中,遭遇富家子调笑戏谑的场景。尤其对马匹车驾的细致刻画,意在凸显富家子富可敌国的气派,宛如王侯,这实则是为展现诗歌主题埋下的重要伏笔。“妾本”起便是第二段,此段是美女针对富家子轻薄言行所做出的回应。她的言辞充分彰显了自身外在美貌与内在心灵的双重美好。“妾本罗敷女”这四句,着重自述美貌。前两句从虚处着笔,声称自己美若古诗中的罗敷女,其容颜在整个都城都声名远扬;后两句则从实处描绘,讲述自己前往城边采桑时,那白嫩的双手在翠绿桑叶的衬托下,愈发显得白皙动人。“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这一句直接表明美女既不倾心于权势,也不会为金钱所诱惑。“寒蛰”之后的四句,进一步阐释她不为权势与金钱所动的缘由。她如同寒蝉钟情于碧草、凤凰偏爱梧桐一般,有着自己坚定的情感归属。她早已心有所属,只是旁人愚钝,未能领会。其中,“托心自有处”可谓是全诗的关键主旨所在。最后的两句,意思是劝诫富家子:快些离去吧,别再耽误彼此的时间了!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秋胡戏妻的故事为蓝本展开创作,诗中对罗敷坚守坚贞、洁身自好的品质给予了高度赞扬。诗人巧妙地借这一形象,将自己对国家的赤诚忠心以及对君主的忠贞不渝之情寄托其中。此诗借古乐府旧题,实则针砭当下时事。值得注意的是,诗中采桑女同时反抗两种心怀不轨之人,这一情节的设置,有力地突显了她敢于抗争的鲜明性格。“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诗人运用精妙贴切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出采桑女不倾慕权势、不惧怕强暴的高尚情操。
# “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二句,或有非之者,谓不应以秋胡与使君较量盖误解此诗专咏罗敷事耳。殊不知“妾本秦罗敷”一句,是自矜身分如罗敷之贞洁耳。观首句云“美女渭桥东”,并不实指罗敷。又云“不知谁家子”,亦未切指使君。通首辞句不可因此而悟乎。胡孝辕谓“此当善领其意,政复何碍”。旨哉斯言!可为读太白乐府者发凡起例之一端矣。
近代汪琦《李太白集·图文版》
# “有些立意和故事情节与原作接近,而写得比较出色的,大体上都是在思想和艺术上有独到的创造。可以举唐李白、李彦远、汪遵写的《陌上桑》为例。”
现代语言教育家、作家刘征《剪侧文谈·刘征十年集卷4》
上一篇:唐·薛莹《秋日湖上》
下一篇:唐·李白《南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