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满园林红已稀":园林中绿色遍布,红色花朵已稀疏,
"湿烟和柳共霏微":湿润的雾气与柳丝交织,朦胧弥漫。
"谁家油壁春寒里":不知是谁家的华美马车,在这春寒料峭的清晨里行驶,
"独辗天街晓雨归":独自碾过天街,在晨雨中归去。
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
张耒(1054~1114),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张耒是苏辙的弟子,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多关怀现实、同情人民之作,颇受白居易、张籍影响。诗风以平易自然、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但部分作品琢炼不够,显得粗率质直。词作不多,今存词六首,词风柔情深婉,与秦观词相近。著有《张右史文集》《柯山词》等。
1. 分段赏析
首句“绿满园林红已稀”:以色彩对比勾勒暮春景象。“绿满”写草木葱郁,生机盎然;“红已稀”暗指百花凋零,含蓄点明时节更替。一“满”一“稀”,既展现自然规律,又隐露对春光流逝的淡淡怅惘。次句“湿烟和柳共霏微”:聚焦雨雾朦胧的细节。“湿烟”与“柳”交织,“霏微”形容细雨迷蒙之态,动词“和”字巧妙关联二者,赋予烟柳动态交融感。全句未直写“雨”,却通过烟柳氤氲、水汽弥漫的场景,传递出雨后清冷湿润的氛围,语言凝练而意境幽远。第三句“谁家油壁春寒里”:由景及人,以设问引出人物活动。“油壁”指华美马车,暗喻乘车者身份不凡;“春寒”呼应“晓雨”,点出环境凄冷。末句“独辗天街晓雨归”,“独辗”二字尤为精妙:车轮“辗”过积水的街道,声似可闻;“独”字则凸显人物孤寂,与前句“谁家”的飘零感相扣。车中人或为闺阁女子,或为羁旅客子,其孤身归去的背影,将自然之寂与人心之寂浑然相融,余韵悠长。
上一篇:宋·方回《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