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uǒ

朝代:宋作者:张耒浏览量:3
suǒ
guī
wèi
xián
yún
hái
mǎn
kōng
chóu
yín
duì
hán
yuè
shuì
dào
chén
zhōng
chū
dōng
shū
lián
shǒu
fēng
dāng
tīng
xuě
nuǎn
jiǔ
hóng

译文

失意落寞却没能归家,闲散的云朵依然布满天空。怀着愁绪对着清冷的月亮低声吟咏,一夜未眠直到清晨的钟声响起。欣喜于初冬时节家人寄来衣物,怜爱那封由家人亲手封装的书信。什么时候才能在夜里听着雪落的声音,在烧得通红的火炉边温着酒呢。

逐句剖析

"索莫归未得":失意落寞却没能归家,

"闲云还满空":闲散的云朵依然布满天空。

"愁吟对寒月":怀着愁绪对着清冷的月亮低声吟咏,

"不睡到晨钟":一夜未眠直到清晨的钟声响起。

"衣喜初冬寄":欣喜于初冬时节家人寄来衣物,

"书怜手自封":怜爱那封由家人亲手封装的书信。

"何当听夜雪":什么时候才能在夜里听着雪落的声音,

"暖酒夜炉红":在烧得通红的火炉边温着酒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索莫》是北宋张耒的一首五言律诗,主题为羁旅思乡与对团聚的期盼,围绕“归未得”展开,写了漂泊处境、收到家人关怀及对未来团聚的想象。写作上运用情景交融、对比等手法,把思乡之情融入到具体的景物和细节描写中,语言质朴真挚,首联以“索莫”“归未得”和“闲云满空”的意象,奠定孤寂基调;颔联“愁吟对寒月,不睡到晨钟”借细节写愁绪;颈联“衣喜初冬寄,书怜手自封”通过“喜”与“怜”的对比,体现亲情与孤独的交织;尾联想象温暖场景,表期盼之情。全诗情感真挚,层次丰富,生动展现了羁旅者的心境,是感人的思乡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

张耒(1054~1114),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张耒是苏辙的弟子,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多关怀现实、同情人民之作,颇受白居易、张籍影响。诗风以平易自然、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但部分作品琢炼不够,显得粗率质直。词作不多,今存词六首,词风柔情深婉,与秦观词相近。著有《张右史文集》《柯山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索莫归未得,閒云还满空”,以“索莫”直接点出诗人失意孤寂的心境,“归未得”直白道出未能归家的处境,二者结合,奠定了全诗孤寂的基调。“閒云还满空”的景物描写,既描绘了天空中闲云密布的景象,又以闲云的漂泊无依暗喻诗人自身的漂泊之态,情景交融,将羁旅的怅惘融入其中。颔联“愁吟对寒月,不睡到晨钟”,聚焦人物活动与景物。“寒月”这一清冷的景物,烘托出孤寂的氛围,诗人“愁吟”的动作,尽显内心的愁苦。“不睡到晨钟”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因思乡之愁而彻夜难眠的状态,将无形的愁绪具象化,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其愁绪的绵长与深沉。颈联“衣喜初冬寄,书怜手自封”,刻画了诗人收到家人寄来的衣物和书信时的情感。“喜”字写出收到初冬衣物时的欣慰,体现了家人关怀带来的温暖;“怜”字则流露出看到家人亲手封装的书信时的感动与酸楚,“喜”与“怜”形成对比,在亲情的温暖与羁旅的孤独对比中,更凸显出诗人的思乡之情。尾联“何当听夜雪,暖酒夜炉红”,运用想象的表现手法,描绘出一幅温暖的团聚场景。“何当”一词流露出强烈的期盼之情,“听夜雪”“暖酒”“夜炉红”等意象,构建出温馨的画面,与前文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与家人团聚的热切期盼,深化了思乡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曾觌《浣溪沙·绮陌寻芳惜少年》

下一篇:宋·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