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óu
zhōng
shān

朝代:宋作者:苏辙浏览量:3
jiāng
nán
yuè
sān
běi
wàng
zhōng
shān
wàn
sōng
zhàng
shì
shàng
bǎo
gōng
kān
zhòng
qiū
shēng
xiāng
qīng
fēng
huí
bào
shí
chéng
xiǎo
bái
liàn
qián
héng
jiāng
zhí
shí
nán
xià
chéng
yīn
sōng
jìng
dōng
pán
zhuǎn
shān
qiáo
lín
fēng
shēng
shí
jiàn
yóu
sēng
shí
shàng
xíng
qióng
jiàn
ān
yán
zuò
nòng
qīng
quán
gōng
guī
xún
wǎn
fàn
zhòng
shān
kùn
dìng
lín
shí
zhāo
yóu
zhī
jiàn
yuǎn
guī
dàn
jué
chuān
穿
shuāng
lǎo
sēng
shēn
quán
shàng
zhù
shí
nián
sǎo
jìn
rén
jiān
dào
wéi
shāo
bǎi
xiāng
chén
zuò
dài
shān
qián
zhōu
zhàng
shí
chéng
wàng
bái
shǒu
shān
běn
liáng
shū
fàn
qiǔ
dào
chún
huī
xīn
liáo
shī
shēn
chǔ
shì
qiān
yóu
kuì
ěr
shān
sēng
shǎo
yōu

译文

江南的四月热得如同三伏天,向北眺望,钟山千万棵松树一片碧绿。我拄着藜杖试着登上宝公的佛龛,众多山谷传来的秋声接连不断地袭来。青色的山峰环绕,石头城显得渺小,前方白色的长江如练般笔直横卧。沿着石梯向南下去是府城的城门,松树夹道的小路向东蜿蜒,转入山谷。高大的树林中没有风声,却如同雨声一般,不时能看到游方僧人在石头上休息。我走到碧绿山涧的尽头,有一座庵岩,坐下来赏玩着具有八功德的清泉。回来时在众山脚下寻找晚饭吃,疲惫地躺在定林寺,身子靠着石壁。早晨出游时不觉得山涧山谷有多远,傍晚归来只觉得一双木屐都磨穿了。老和尚独自一人居住在泉水边上,十年间已将人间的山水看尽。有客人到来只点燃柏子香,早晨饥饿时便坐着等待山前施舍的粥。大丈夫想要济世救时实在是虚妄的话语,头发白了后居住在山中才是良策。吃蔬菜和干粮又有什么值得说的,用纯灰洗涤内心姑且自我净化。我在社会上立身行事有很多过失,惭愧自己不如那山中的僧人少了许多忧愁和责任。

逐句剖析

"江南四月如三伏":江南的四月热得如同三伏天,

"北望钟山万松碧":向北眺望,钟山千万棵松树一片碧绿。

"杖藜试上宝公龛":我拄着藜杖试着登上宝公的佛龛,

"众壑秋声起相袭":众多山谷传来的秋声接连不断地袭来。

"青峰回抱石城小":青色的山峰环绕,石头城显得渺小,

"白练前横大江直":前方白色的长江如练般笔直横卧。

"石梯南下府城闉":沿着石梯向南下去是府城的城门,

"松径东蟠转山谷":松树夹道的小路向东蜿蜒,转入山谷。

"乔林无风声如雨":高大的树林中没有风声,却如同雨声一般,

"时见游僧石上息":不时能看到游方僧人在石头上休息。

"行穷碧涧一庵岩":我走到碧绿山涧的尽头,有一座庵岩,

"坐弄清泉八功德":坐下来赏玩着具有八功德的清泉。

"归寻晚饭众山底":回来时在众山脚下寻找晚饭吃,

"困卧定林依石壁":疲惫地躺在定林寺,身子靠着石壁。

"朝游不知涧谷远":早晨出游时不觉得山涧山谷有多远,

"莫归但觉穿双屐":傍晚归来只觉得一双木屐都磨穿了。

"老僧一身泉上住":老和尚独自一人居住在泉水边上,

"十年扫尽人间迹":十年间已将人间的山水看尽。

"客到惟烧柏子香":有客人到来只点燃柏子香,

"晨饥坐待山前粥":早晨饥饿时便坐着等待山前施舍的粥。

"丈夫济时诚妄语":大丈夫想要济世救时实在是虚妄的话语,

"白首居山本良策":头发白了后居住在山中才是良策。

"茹蔬饭糗何足道":吃蔬菜和干粮又有什么值得说的,

"纯灰洗心聊自涤":用纯灰洗涤内心姑且自我净化。

"失身处世足愆尤":我在社会上立身行事有很多过失,

"愧尔山僧少忧责":惭愧自己不如那山中的僧人少了许多忧愁和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游钟山》是北宋苏辙写的一首诗。诗开篇以江南四月酷热与钟山万松碧绿对比,点明出游时节与目的地清幽。接着,诗人拄杖登山,描绘钟山青峰环绕石城、大江横陈之景,又沿石梯、松径游历山谷,至碧涧庵岩,赏玩清泉。后半部分写山中老僧生活,借此抒发感慨,认为济世之愿多虚妄,隐居山林才是良策,反思自身处世过失,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及对现实的无奈。此诗通过记游钟山,展现了钟山的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复杂的人生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江南四月如三伏,北望钟山万松碧。”开篇将江南四月炎热如三伏的天气与钟山的万松碧绿作对比,突出钟山的清凉与葱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体感反差,让人对钟山心生向往。“杖藜试上宝公龛,众壑秋声起相袭。”诗人拄着拐杖登上宝公龛,此时众多山谷中传来阵阵秋声,仿佛相互呼应,“秋声”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虽在四月却有秋意之韵,增添了钟山的神秘色彩。“青峰回抱石城小,白练前横大江直。”诗人以宏观视角描绘景色,青峰环绕着显得渺小的石城,前方横亘着如白练般笔直的大江,画面层次丰富,有山的环绕、城的小巧、江的壮阔,展现出钟山一带景色的壮美与秀丽。“石梯南下府城闉,松径东蟠转山谷。”诗人沿着石梯南下通向府城城门,又顺着松径向东蜿蜒进入山谷,清晰地交代了游览路线,“松径”“山谷”进一步渲染出清幽的氛围。“乔林无风声如雨,时见游僧石上息。”高大的树林中没有风却传来如雨点般的声音,偶尔还能看到游僧在石头上休息,以声衬静,凸显出钟山的幽静,游僧的出现更增添了一份禅意。“行穷碧涧一庵岩,坐弄清泉八功德。”诗人走到碧涧尽头发现一座庵岩,坐下玩弄清泉,享受着清泉带来的美好与宁静,“碧涧”“清泉”等意象,让人感受到钟山的清幽与纯净。“归寻晚饭众山底,困卧定林依石壁。朝游不知涧谷远,莫归但觉穿双屐。”这几句写诗人游历一天后的情景,在众山底寻找晚饭,夜晚困卧在定林寺依着石壁休息,早上出游时不觉得涧谷遥远,晚上归来才发觉走了很多路,穿破了一双木屐,体现出诗人游历的投入和对钟山景色的陶醉。“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扫尽人间迹。客到惟烧柏子香,晨饥坐待山前粥。”描绘了山中老僧的生活,他们在泉边居住,远离人间尘世,客人到来只烧柏子香,清晨饿着肚子等待山前的粥,生活简单而宁静,这种生活让诗人心生向往。“丈夫济时诚妄语,白首居山本良策。茹蔬饭糗何足道,纯灰洗心聊自涤。”诗人认为大丈夫想要济世救时往往是虚妄的话,到了白首之年,居住在山中才是良策,吃蔬菜干粮不算什么,重要的是用纯净的炉灰洗涤内心,反思自己在处世过程中的过失,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修养的追求。“失身处世足愆尤,愧尔山僧少忧责。”诗人觉得自己在处世中多有过失,相比之下,山中僧人没有这些烦恼和责任,不禁感到惭愧,进一步深化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下一篇:宋·陆游《时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