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uān
yǒng
huái
怀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jiǎ
shēng
zuì
xīn
xiāng
zhāng
hàn
guī
shì
xié
zǎo
zhī
jīng
niǎo
qiū
fēng
huǐ
xiōng
jīn
céng
zhù
kuāng
shí
huái
怀
xiù
yóu
cán
jiàn
liè
shū
cóng
wàn
yuán
dōu
bǎi
luò
xié
mǎi
shān

译文

贾谊等待罪过的心情与我相似,张翰思念归乡的事情不如我顺遂。斜阳早已预知会惊起鵩鸟,秋风中后悔没有想起鲈鱼。曾经胸怀匡时救国的策略,衣袖中还残留着劝谏皇帝不要狩猎的奏章。从此放下一切世俗的纷扰,想要带着妻子去购置山林中的居所。

逐句剖析

"贾生俟罪心相似":贾谊等待罪过的心情与我相似,

"张翰思归事不如":张翰思念归乡的事情不如我顺遂。

"斜日早知惊鵩鸟":斜阳早已预知会惊起鵩鸟,

"秋风悔不忆鲈鱼":秋风中后悔没有想起鲈鱼。

"胸襟曾贮匡时策":曾经胸怀匡时救国的策略,

"怀袖犹残谏猎书":衣袖中还残留着劝谏皇帝不要狩猎的奏章。

"从此万缘都摆落":从此放下一切世俗的纷扰,

"欲携妻子买山居":想要带着妻子去购置山林中的居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端居咏怀》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运用典故,以贾谊和张翰自比,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颔联进一步对比贾谊和张翰的经历,通过“悔”字传达了诗人对未能及时归隐的遗憾。颈联则通过贾谊劝谏君王的典故,表明诗人自己也曾怀有报国之志,但最终未能施展。尾联笔锋一转,诗人决定放下世俗纷扰,与家人归隐山林,呼应了前文的“悔”字。这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通过用典和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境遇的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端居咏怀》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怀诗。首联“贾生俟罪心相似,张翰思归事不如。”通过贾谊和张翰的典故,对比自身处境,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失望和归隐的渴望。颔联“斜日早知惊鵩鸟,秋风悔不忆鲈鱼。”进一步对比贾谊和张翰的经历,一个“悔”字表明诗人不如张翰及早归隐,最终落得像贾谊一样的贬官下场。颈联“胸襟曾贮匡时策,怀袖犹残谏猎书。”表明诗人曾怀有报国之志,却只能待罪闲居,暗含对未能实现理想的忧愤。尾联“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表明诗人决定放下一切纷扰,与家人归隐山中,照应了前文的“悔”字,升华了归隐的主题。诗中通过对贾谊和张翰的典故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失望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全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展现了白居易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深刻感悟。

2. 分段赏析

首联:“贾生俟罪心相似,张翰思归事不如。”诗人以贾谊和张翰自比,表达了自己在官场上的无奈与对归隐的渴望。贾谊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诗人觉得自己与贾谊一样,有志难伸;而张翰则因思念家乡的鲈鱼而辞官归隐,诗人虽有此意,却未能如愿。颔联:“斜日早知惊鵩鸟,秋风悔不忆鲈鱼。”“斜日”与“秋风”象征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惊鵩鸟”暗喻诗人对命运的忧虑。诗人后悔没有早些像张翰那样归隐,享受家乡的鲈鱼之美。颈联:“胸襟曾贮匡时策,怀袖犹残谏猎书。”诗人回顾自己曾怀有济世的抱负,但如今却只能空留遗憾。他曾在怀袖中藏着劝谏皇帝的书信,如今却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尾联:“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诗人决定放下一切世俗的纷扰,带着家人归隐山林,过上宁静的生活。这种从失望到释然的转变,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一种豁达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下一篇:唐·张九龄《归燕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