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自古登临恨":楚人自来喜爱登高,抒发心中的烦闷,
# 登临:登山临水,谓游览自然胜景。,楚人:楚国人。楚,战国时胜大国,为七雄之一,据有今湘、鄂、皖、江、浙诸省之域。
"暂到愁肠已九回":我才到这里,也觉得忧愁难忍。
# 肠已九回:犹“九回肠”。形容回环往复的忧愁。回肠,极言内心忧虑不安。,暂到:刚到,乍到。暂,始、初。
"万树苍烟三峡暗":莽莽苍苍的树木,终日不散的烟云,使三峡显得阴霾沉沉,
# 三峡:湖北宜昌以上,四川奉节以下的长江两岸,重峦叠嶂,其中有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最险,合称三峡。,万树苍烟:青色胜烟雾笼罩着茂密胜树林。万,极言其多。苍烟:青烟。
"满川明月一猿哀":开阔的江面,明月高悬,不时传来猿猴的悲鸣。
# 满川明月:明月的清辉朗照着平旷的原野。川,平野、平地。
"非乡况复惊残岁":远离故乡,又逢岁暮年关,怎不叫人心惊,
# 残岁:残年,岁暮,指一年将尽的时候。,非乡:犹“殊方”,异域,他乡。非,一作殊。
"慰客偏宜把酒杯":要想安慰孤独的灵魂,最好还是开怀痛饮。
# 把酒杯:把盏,把酒,端着酒杯。,偏宜:最宜。,慰客:犹“迁客”。慰,郁闷。
"行见江山且吟咏":闲来信步漫游,遇见山水佳丽,不妨高声长吟,
# 吟咏:这里指作诗。后因用为歌咏或作诗的意思。,江山:一作山河。
"不因迁谪岂能来":如果不是贬官外放,又怎么能饱览各地的奇山异景。
# 迁谪:被贬谪到外地。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写作者夜泊黄溪的愁思与感慨,全文精准练达,情感深沉委婉、跌宕有致,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惆怅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偶:“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万树”对“满川”,“苍烟”对“明月”,“三峡暗”对“一猿哀”,对仗工整,通过对偶描绘出了一幅阴森、凄凉的画面,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节奏感。借景抒情:诗人借“万树苍烟”“满川明月”“一猿哀”等景色,将自己的忧愁、失意之情融入其中,使景中含情,情因景显,生动地表达出被贬谪后的愁苦心境。对比:“万树苍烟三峡暗”与“满川明月一猿哀”形成明暗、动静的对比,暮色苍烟笼罩三峡的压抑,与明月清辉下猿声哀鸣的凄清交织,既描绘自然之景,又隐喻心境之矛盾。后文“慰客偏宜把酒杯”的强颜欢笑与“行见江山且吟咏”的故作旷达,进一步形成情感张力。用典:首联“楚人自古登临恨”化用屈原流放湘江的典故,以楚人喻自身贬谪之痛,暗含对忠而被贬的愤懑。同时“九回肠”借用司马迁《报任安书》中“肠一日而九回”的表述,强化愁思之深。
3. 分段赏析
《黄溪夜泊》首联“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诗人以楚地之人自古就有登临之恨起笔,说自己刚到这里愁肠就已九转,直抒胸臆,奠定了全诗忧愁的基调,表明自己因贬谪来到此地,内心充满了愁苦。颔联“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描绘了眼前的景色,无数树木笼罩在苍烟之中,使三峡显得格外阴暗,满川的明月下,传来一声猿猴的哀啼。此联借景抒情,用阴森、凄凉的景色,进一步渲染了愁苦的氛围。颈联“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写身处异乡,又临近岁末,更添惊惶之感,只有借酒来慰藉自己。此联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融合在一起,通过“惊残岁”和“把酒杯”的行为描写,使情感更加具体可感。尾联“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诗人自我安慰说,一路行来见到如此江山美景,姑且吟诗遣怀吧,若不是因为被贬谪,又怎么能来到这里呢。表面上看似豁达,实则蕴含着无奈与自嘲,进一步深化了被贬谪的失意之情。
4. 作品点评
《黄溪夜泊》以贬谪行旅为脉络,写景苍茫开阔,抒情跌宕曲折。全诗以宏阔的三峡暮色与细腻的愁思交织,展现了欧阳修七律的独特魅力。诗中“万树苍烟”“满川明月”等句,以对比与抒情结合,将贬谪之痛升华为对山水与人生的观照,以景衬情,意境深远。尾联的反语自嘲,将传统迁客之悲翻出新意,展现欧阳修“穷而后工”的诗学理念。全诗情感沉郁而不失清健,是宋代贬谪诗中别具一格之作。
上一篇:宋·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下一篇:宋·秦观《水龙吟·禁烟时候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