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qīng
qīng
xìng
chuí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3
qīng
qīng
xìng
chuí
zhī
tóu
liǔ
mián
fēi
gāo
shēn
yuàn
wǎn
yīng
kān
hèn
fēng
liú
chéng
xìng
duàn
xiāo
dào
guī
tuō
sāi
cuì
méi

译文

树叶底下,青青的杏子低垂着。树枝头上,薄薄的柳絮飘飞着。日头升高,在深深的庭院中,傍晚的黄莺在啼叫。可恨那曾经风度潇洒的人,如今竟成了薄情郎,完全没有一点消息,也不说归期是何时。托着腮,默默无语,翠眉低垂。

逐句剖析

"叶底青青杏子垂":树叶底下,青青的杏子低垂着。

"枝头薄薄柳绵飞":树枝头上,薄薄的柳絮飘飞着。

# 薄薄:广大貌。

"日高深院晚莺啼":日头升高,在深深的庭院中,傍晚的黄莺在啼叫。

"堪恨风流成薄倖":可恨那曾经风度潇洒的人,如今竟成了薄情郎,

"断无消息道归期":完全没有一点消息,也不说归期是何时。

"托腮无语翠眉低":托着腮,默默无语,翠眉低垂。

# 托腮:凝思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叶底青青杏子垂》是宋代欧阳修所作的词。该词上片以细腻笔触勾勒暮春之景,营造出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下片直入闺中女子内心,展现其对薄幸之人的怨恨与无奈。在写作手法上,上片景中含情,下片情中带景,情景交融。此词最大特点是通过典型环境与人物神态动作的描写,生动展现闺中女子的幽怨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怨题材的作品。描绘了暮春时节深院内杏子垂、柳绵飞、晚莺啼的景象,刻画了一位独处深闺的女子形象。她因心上人薄幸,久无归期而满心怨恨,只能无奈托腮垂眉,表达了女子的哀怨愁绪。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上片通过描写“叶底青青杏子垂。枝头薄薄柳绵飞。日高深院晚莺啼”这些暮春之景,表面是在描绘自然景象,实则借暮春的衰败氛围,烘托出闺中女子内心的哀怨与寂寞。对比:将女子对心上人曾经的美好期待(风流),与心上人离开后成为薄幸郎、毫无消息的现实形成对比,强化了女子内心的怨恨与失落。

3. 分段赏析

上片“叶底青青杏子垂。枝头薄薄柳绵飞。日高深院晚莺啼”,从景物描写入手,用清新自然的语言,如“青青”“薄薄”等叠词,生动展现暮春之景。通过对杏子、柳绵、晚莺这些景物的刻画,勾勒出一幅静谧却略带衰败之感的画面,以景衬情,为下片闺中女子的哀怨营造了氛围,也暗示了女子的青春如这暮春之景般悄然流逝。下片“堪恨风流成薄幸。断无消息道归期。托腮无语翠眉低”,直接抒发女子情感。“堪恨”二字直白地表达出女子对薄幸之人的怨恨。“托腮无语翠眉低”运用细节描写,将女子在漫长等待中无奈、愁苦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她内心的哀怨与孤独,深化了闺怨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仇远《偶见》

下一篇:宋·陆游《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