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míng
yàn
xūn
liú
láng
zhōng
bié

朝代:唐作者:祖咏浏览量:1
tián
jiā
jìn
chén
xíng
wéi
qīn
yuán
lín
hǎo
qīng
míng
yān
huǒ
xīn
wén
cháng
huì
yǒu
wéi
chéng
lín
chí
zhào
chuāng
yīn
wǎn
bēi
xiāng
yào
wèi
chūn
yán
qián
huā
zhú
wài
niǎo
kuī
rén
táo
yuán
shēn
zuò
yǐn
lún

译文

皇帝的亲信刘郎中在田野有一座清幽的别墅,但不肯独自行乐,经常找亲近的人设宴共享。这天雨过天晴,园林景致更加幽美,清明设宴,想必是用皇帝赐给近臣的新火了。刘郎中常以文章学问聚会朋友,有道德不会孤单,自有人来结伴为邻。池塘倒映着窗边的树影,天色渐晚,杯中的春酒带着药的香味。屋檐前落花满地,竹丛里的鸟儿常来窥看客人。身居于这样清幽的地方,何必再寻找什么桃花源。

逐句剖析

"田家复近臣":皇帝的亲信刘郎中在田野有一座清幽的别墅,

# 近臣:皇帝的亲信。

"行乐不违亲":但不肯独自行乐,经常找亲近的人设宴共享。

# 亲:指双亲。,违:离开。一作遗。

"霁日园林好":这天雨过天晴,园林景致更加幽美,

# 霁日:指雨过天晴。

"清明烟火新":清明设宴,想必是用皇帝赐给近臣的新火了。

# 烟火新:是指古时习俗清明节前一天禁烟火,清明皇帝才颁新火给贵戚近臣,故叫“烟火新”。

"以文长会友":刘郎中常以文章学问聚会朋友,

"唯德自成邻":有道德不会孤单,自有人来结伴为邻。

"池照窗阴晚":池塘倒映着窗边的树影,天色渐晚,

# 池照:是指阳光在池水上返照。

"杯香药味春":杯中的春酒带着药的香味。

"檐前花覆地":屋檐前落花满地,

"竹外鸟窥人":竹丛里的鸟儿常来窥看客人。

"何必桃源里":身居于这样清幽的地方,

# 桃源:桃花源。晋陶渊明有《桃花源记并诗》,述避世而居桃花源中之人的状况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后世因以桃花源代指避世隐居之地。

"深居作隐沦":何必再寻找什么桃花源。

# 隐沦:隐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是唐代诗人祖咏所创作的五言排律。全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明节参加刘郎中别墅宴会的场景:开篇点明主人虽身居官场却性情高洁,在郊野筑有雅居;中间四句生动刻画了清明时节主客以诗文会友的雅趣;随后通过池塘春水、养生药酒、芬芳花木与啼鸣飞鸟等意象,展现别墅清幽的自然环境;末联将别墅比作世外桃源,点明其作为隐居之地的理想性。诗人巧妙化用前人诗句并运用拟人手法,将宴饮活动的场景与静态的景物相互映衬,呈现出文人雅士聚会吟诗的生动画面,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文人雅士闲适生活及隐逸志趣的深切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祖咏(699~746),字、号均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王维在济州赠诗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赠祖三咏》)其流落不遇的情况可知。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长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是唐代诗人祖咏所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此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前后,是诗人赴司勋刘郎中别墅雅集后即兴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酬和诗。通过描绘清明宴会上刘郎中乡间别墅的雅致风光与文人聚会场景,展现亲近自然、以文会友的闲适生活,表达对田园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2. 写作手法

化用:“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化用自《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将孔子的交友观进行创造性转换:原文强调通过文章学问结交朋友,诗人改“会友”为“常会友”,突出刘郎中持续性的雅集传统;“唯德自成邻”则化用《左传·隐公六年》“亲仁善邻”思想,将政治外交智慧转化为个人道德修为准则。“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化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桃源意象,用反问句“何必”消解桃源的距离感,把刘郎中的别墅直接定义为当代版桃源,让隐逸理想落地于现实空间。拟人:“竹外鸟窥人”中“窥”字赋予鸟以人的好奇与灵性,仿佛鸟儿在暗中观察宾客,既展现园林的幽静,又暗示此处远离尘嚣,连自然生灵也少见人迹。这一拟人化描写让画面充满生机与趣味。动静结合:“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窥人”两句中“花覆地”为静态的落英缤纷,“鸟窥人”为动态的轻盈探头,形成视觉与意境的对比,深化园林的幽深静谧。

3. 分段赏析

“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田家”指刘郎中的乡间别墅,“近臣”点明他身为皇帝亲信的身份。首句看似矛盾——既为高官又居乡野,实则暗含唐代文人“亦仕亦隐”的理想。后句“行乐不违亲”强调他在享受园林之乐时不忘亲情,展现传统儒家伦理中对家庭和睦的重视。“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雨后初晴的园林清新怡人,清明时节朝廷颁发新火的习俗(唐代寒食禁火,清明重燃),将自然美景与人文风俗结合。“烟火新”既指新火点燃的烟火气,也暗含皇家恩典的光彩,赋予节日温暖氛围。“以文长会友,唯德自成邻”:化用《论语》“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和“德不孤,必有邻”,赞美刘郎中通过文章学问结交朋友,以高尚品德吸引志同道合者。这两句凸显唐代文人的雅集传统,也暗含对主人品格的推崇。“池照窗阴晚,杯香药味春”:从午后到黄昏,池塘映照窗影,光影随时间流转;杯中飘散药酒的香气,与春天的生机交融。通过视觉(池光)、嗅觉(药香)的通感描写,将宴饮的闲适时光具象化,暗示主客尽欢、忘却尘嚣。“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窥人”:屋檐下落花铺满地面,竹林中鸟儿好奇探头——前者是静态的唯美,后者是动态的趣味。“鸟窥人”用拟人手法,既写园林幽静(鸟因少见人而好奇),也暗含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隐逸之乐。“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结尾反问——陶渊明的桃花源虽是理想,但刘郎中的别墅已足够隐居,何必另寻他处?既是对主人园林的赞誉,也点明全诗主旨:真正的隐逸不在远离尘世,而在心境的超脱。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表面吟咏宴饮之乐,看似洒脱超然,实则暗藏文人在困顿境遇中的自我宽慰。席间唱和之作虽多流于礼节性的赞美,难掩应酬底色,且鲜少蕴含深邃哲思,但当读者体察到诗人强作豁达背后的无奈心绪时,便会从字里行间品出一丝复杂况味——这种由诗作唤起的共鸣,恰是诗人未曾言明却悄然渗透的生存实感。由此观之,即便此类社交诗难以摆脱时代局限,但若承认读者被诗作触发的情绪是真实存在的,便无法否认这些应酬诗仍有超越字面的余韵。它们以浅白之语映照文人群体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摇摆,恰是其不可忽视的文学价值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咏诗剪刻省静,……至如“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亦可称为才子也。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横江词六首》

下一篇: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