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uàn
·
·
shàng
sòng
wáng
yàn
yóu

朝代:宋作者:周紫芝浏览量:3
jiāng
běi
shàng
guī
zhōu
zài
jiàn
jiāng
nán
àn
jiāng
běi
jiāng
nán
qiū
mèng
zhū
yán
huàn
rén
shì
lǐng
tóu
yún
sàn
tiān
shuí
guǎn
jūn
yún
chù
guī
qún
yàn

译文

在江北送你乘船归去,再若相见该是在对岸的江南。江南江北几度秋风吹过,如梦的岁月会使我们都苍老了容颜。人就像是山头的云彩,谁也难料是聚是散。你好似一片孤云要飘向何方,我仿佛是一只离了群的大雁。

逐句剖析

"江北上归舟":在江北送你乘船归去,

# 江北:指长江北岸、南岸地区。

"再见江南岸":再若相见该是在对岸的江南。

# 江南:指长江北岸、南岸地区。

"江北江南几度秋":江南江北几度秋风吹过,

# 江北江南:指长江北岸、南岸地区。

"梦里朱颜换":如梦的岁月会使我们都苍老了容颜。

# 朱颜换:衰老之谓。时王之道已六十七、八岁,周氏亦当半百以上。

"人是岭头云":人就像是山头的云彩,

"聚散天谁管":谁也难料是聚是散。

"君似孤云何处归":你好似一片孤云要飘向何方,

# 似:好像。

"我似离群雁":我仿佛是一只离了群的大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是南宋词人周紫芝创作的一首词。词之上片,以情动人,从江北至江南,历经几度春秋,目睹人世变迁,不禁生发人生易老的感慨。下片则巧妙运用比喻手法,将友人比作孤云,自比为孤雁,借此喟叹人生如飘萍,聚散无定。全词以送别为契机,倾诉真挚友情,风格清新,读来饶有趣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周紫芝(1082~1155?),宋代文学家。字少隐,自号竹坡居士,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绍兴进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出知兴国军,后退隐庐山。早年生活于社会下层,又目睹靖康战乱,饱尝流离之苦,因此有一部分反映民间疾苦与国家兴亡的纪实诗篇,但更多诗则是描写隐居闲适生活以及交游唱和。其诗在南宋初诗歌中较为独特。其词早年学习晏几道,清丽婉曲,后期自为一格。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是南宋词人周紫芝所创作。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王之道从安丰军通判升任提举荆湖北路常平茶盐公事。此期间,周紫芝正在江西兴国军任职。当王之道或是在安丰准备启程,或是已踏上前往楚地的路途时,在为友人王彦猷(即王之道)饯行的酒席上,周紫芝写下了这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送别词。描绘了在送友人王彦猷的席上,词人借景与事言情,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真挚友情以及对人生聚散的深沉感慨。

2. 写作手法

比喻:“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此句将“君”比作“孤云”,将自己比作“离群雁”,形象生动地展现出离别后双方孤单无依的状态,借比喻深刻表达惜别之情。想象:“君似孤云何处归”。词人想象友人别后的漂泊无依,如同孤云不知归向何处,通过这种想象,细致入微地描绘出别后友人的境况,进一步渲染离情。直抒胸臆:“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词人直接抒发历经江北江南的时光变迁,感叹岁月流逝、容颜老去的感慨,毫不掩饰地表达出内心因离别而触发的对人生的深沉喟叹,属于直抒胸臆。议论:在“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这句词中,将“人”比作“岭头云”,以岭头云漂浮不定、聚散无常的自然景象,形象地类比人的聚散状态。通过这种形象化的表述,传达出一种人生聚散不由人掌控,如同岭头云的聚散由天而定的感慨。这种议论手法将抽象的人生哲理融入生动的自然意象之中,使议论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让读者更直观地体会到作者对于聚散离合之事的无奈与超脱之情。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直抒胸臆的方式,坦率地道出离别之情。“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词人将江北与江南相对罗列,借由此次别离,思绪延展至聚散的整体情境,并非仅仅着眼于当下与友人王彦猷的分别,而是将其视作世间普遍的聚散离合。此句蕴含着“聚久必散,散后复聚,迎来送往乃人生常态”的豁达认知,看似并未对此次分别格外挂怀。然而,紧接其后的“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却悄然流露出深沉的惜别之意。历经江北江南的几度春秋轮回,人们仿佛已对频繁的迎送习以为常,但实际上,人生短暂,又能承受几次这样的聚散更迭?“朱颜”在梦境中悄然变换,寓意着岁月无情,人只能在无尽的迎送之间渐渐老去。值得留意的是,这里“朱颜”的改变并非在现实的镜中察觉,而是于梦中惊觉,字里行间隐隐透露出“人生如梦”的喟叹。上片就这样,在倾诉别情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的感慨。下片转而想象友人别后的情景,借此抒发真挚友情。上下片形式上虽未换头,词意却悄然转变。“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针对上片提及的聚散离合之事发表见解,将人比作岭头飘浮的云朵,认为人的聚散如同云的聚散,是自然随性的,意在宽慰自己不必为江北江南的这次离别而过度哀伤,是对惜别情绪的一种自我排解。然而,尽管上天对云的聚散无意干预,人却难以对自身的聚散释怀。于是,“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紧承前一个比喻,再次运用两个精妙比喻深入刻画别情。前一个“人是岭头云”的比喻,阐述的聚散尚属普遍现象,而“君”与“我”的表述,则从普遍过渡到个体。“君似孤云”“我似离群雁”,这里的“君”与“我”是具有特定情感关联的个体,彼此的聚散离合自然不同于寻常。这两句生动展现出离别后“君”与“我”各自孤单的状态,令人心生怜惜,从而进一步强化了此刻在“席上”所流露的依依惜别之情。下片试图自我解脱,却终究难以摆脱这份离别的愁绪。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上下两片虽格式一致,然其在叙事与情感积蓄上却不乏曲折之变。通过细腻笔触,抒情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所抒发的友情真挚且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里没有象常见的送别词作那样借场景烘托情感意绪,而离别深情寓在其中,也折射出当时人们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时代生活。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孟秀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词曲卷(1)》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心月《偈颂一百五十首其一》

下一篇:宋·陆游《北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