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小神仙":没有俗事缠身,便如小小的神仙一般,
"世人谁会":可世上的人谁能领会这种滋味呢。
"著甚来由自萦系":究竟是为了什么,要让自己被琐事牵绊缠绕。
# 萦系:萦绕牵挂。
"人生须是":人的一生必须,
"做些闲中活计":从事些清闲时分的劳作。
"百年能几许":百年光阴能有多少呢,
"无多子":实在没多少日子。
# 无多子:没有多少。
"近日谢天":近来要感谢上天,
"与片闲田地":赐给我一片空闲的田地。
"作个茅堂待打睡":盖一间茅屋,就为了能自在地睡上一觉。
"酒儿熟也":自家酿的酒熟了,
"赢取山中一醉":便能在山中痛痛快快醉一场。
"人间如意事":人世间如意的事情,
"只此是":也就只是这样了。
"竹坡老人步上南冈":竹坡老人漫步登上南冈,
# 竹坡老人:作者自谓。
"得堂基于孤峰绝顶间":在孤峰的最高处找到了建造堂屋的地基,
"喜甚":心中十分欢喜,
"戏作长短句":便随意写下这首长短句。
南宋文学家
周紫芝(1082~1155?),宋代文学家。字少隐,自号竹坡居士,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绍兴进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出知兴国军,后退隐庐山。早年生活于社会下层,又目睹靖康战乱,饱尝流离之苦,因此有一部分反映民间疾苦与国家兴亡的纪实诗篇,但更多诗则是描写隐居闲适生活以及交游唱和。其诗在南宋初诗歌中较为独特。其词早年学习晏几道,清丽婉曲,后期自为一格。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等。
1. 分段赏析
上片“无事小神仙,世人谁会。著甚来由自萦系。”开篇以“无事小神仙”定调,将“无牵挂”的状态比作神仙境界,却紧接着以“世人谁会”反问,点出世人多沉溺于俗务,不懂这种闲逸的真谛。“著甚来由自萦系”更是直斥:人为何要自寻烦恼,被功名利禄等琐事束缚?语气中带着对世俗迷障的清醒与不屑。“人生须是,做些闲中活计。百年能几许,无多子。”承接前文,提出人生的真谛应是“做些闲中活计”,在闲暇中经营生活、安放心灵。又以“百年能几许,无多子”的感慨,强化“不必被俗务耗尽一生”的态度,用通俗的语言点出时光易逝、应珍惜自在的道理,质朴中见通透。下片“近日谢天,与片闲田地。作个茅堂待打睡。”转向具体的闲居生活:“谢天”二字带着感恩与知足,庆幸自己能得一方闲田;“作个茅堂待打睡”则勾勒出简单的生活场景,盖一间茅屋,只为能自在安睡。没有宏大志向,唯有对平凡生活的满足,尽显“无事”的惬意。“酒儿熟也,赢取山中一醉。人间如意事,只此是。”进一步描绘闲居之乐:自家酿的酒熟了,便能在山中畅快一醉。最后以“人间如意事,只此是”收束,直言“这样的生活,便是人间最如意的事”。不追求功成名就,只以闲田、茅堂、醉饮为乐,将“如意”的标准拉回本心,呼应上片“闲中活计”的主张,让“小神仙”的境界有了落脚点。
下一篇:宋·欧阳修《二月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