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相邀":老友相邀,
"山作伴":以庐山为伴。
"千里西来":我千里西行,
"始识庐山面":终于见到庐山的真面目。
"爱酒杨雄浑不管":我们尽情饮酒,豪放不羁。
"天与邻翁":上天赐予我这位老友,
"来慰穷愁眼":慰藉我长久以来的愁绪。
"似惊鸿":可友人如惊鸿般,
"吹又散":转瞬又离去。
"画舸横江":他乘坐的画船横在江上,
"望断江南岸":渐渐远去,我遥望江南岸,直至看不见船只。
"地角天涯无近远":无论地角天涯,距离都无法阻隔思念。
"一阕清歌":一曲清歌响起,
"且放梨花满":且让我唱一曲清歌,任那梨花似雪,洒满人间。
南宋文学家
周紫芝(1082~1155?),宋代文学家。字少隐,自号竹坡居士,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绍兴进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出知兴国军,后退隐庐山。早年生活于社会下层,又目睹靖康战乱,饱尝流离之苦,因此有一部分反映民间疾苦与国家兴亡的纪实诗篇,但更多诗则是描写隐居闲适生活以及交游唱和。其诗在南宋初诗歌中较为独特。其词早年学习晏几道,清丽婉曲,后期自为一格。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等。
1. 分段赏析
上阕“老相邀,山作伴。千里西来,始识庐山面”,词人以简洁的语言,交代了此次西行的缘由与经历。受老友相邀,他不远千里来到庐山,终于得以目睹庐山的真面目。“老相邀”体现出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千里西来”则凸显出词人赴约的诚意与对此次相聚的期待,而“始识庐山面”既包含着初见庐山的惊喜,也暗含着对未知旅途的好奇。“爱酒扬雄浑不管。天与邻翁,来慰穷愁眼”,这几句描绘了词人在庐山与友人相聚的欢乐场景。他们尽情饮酒,豪放不羁,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天与邻翁”将友人比作上天赐予的知己,正是这位友人的陪伴,慰藉了词人长久以来的穷愁之心。在美酒与友情的陪伴下,词人享受着难得的欢愉时光,这也为下阕的离别作了情感上的铺垫。下阕“似惊鸿,吹又散。画舸横江,望断江南岸”,词人的情感陡然转变,以“惊鸿”比喻友人的离去,形象地表现出离别来得如此突然,如惊鸿一瞥般短暂。友人乘坐的画船横在江上,渐渐远去,词人站在岸边,久久凝望江南岸,直至船只消失在视线尽头。“望断”二字,生动地传达出词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牵挂,那种怅然若失的情感跃然纸上。“地角天涯无近远。一阕清歌,且放梨花满”,面对友人的离去,词人发出感慨,无论地角天涯,距离的远近都无法阻隔心中的思念。此时,一曲清歌响起,洁白的梨花纷纷飘落,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又空灵的意境。“梨花满”既呼应了前文离别的伤感,又象征着词人内心的思绪如梨花般纷乱。词人借清歌与梨花,将内心的思念、惆怅与无奈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给读者留下了悠长的余韵。
下一篇:宋·陆游《访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