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uō
xíng
·
·
qíng
yóu

朝代:宋作者:周紫芝浏览量:2
qíng
yóu
rén
fēi
lèi
zhū
dìng
kōng
xiāng
yān
liǔ
wàn
chuí
yīn
lán
zhōu
zhù
yàn
guò
xié
yáng
cǎo
yān
zhǔ
jīn
shì
chóu
shù
míng
zhāo
qiě
zuò
liáng
guò
jīn
xiāo

译文

离情缭乱似漫空漂浮的游丝,离人漂泊如随风飞舞的柳絮。离别时凝定了泪眼空自相觑。整条河溪烟雾弥漫杨柳树万丝千缕,却无法将那木兰舟维系。夕阳斜照下大雁向远方迁徙,烟雾覆盖了沙洲草树迷离。到如今离愁郁积,多得不可胜计。明天姑且不去思量他,可是今夜如何熬得过去啊!

逐句剖析

"情似游丝":离情缭乱似漫空漂浮的游丝,

# 游丝:蜘蛛等昆虫所吐的飘荡在空中的丝。

"人如飞絮":离人漂泊如随风飞舞的柳絮。

"泪珠阁定空相觑":离别时凝定了泪眼空自相觑。

# 觑:细看。指离别前两人眼中含泪空自对面相看。,空:空自,枉自。,阁:同“搁”,停住。

"一溪烟柳万丝垂":整条河溪烟雾弥漫杨柳树万丝千缕,

"无因系得兰舟住":却无法将那木兰舟维系。

# 兰舟:木兰舟,船的美称。,无因:没有法子。

"雁过斜阳":夕阳斜照下大雁向远方迁徙,

"草迷烟渚":烟雾覆盖了沙洲草树迷离。

# 渚:水中小洲。

"如今已是愁无数":到如今离愁郁积,多得不可胜计。

"明朝且做莫思量":明天姑且不去思量他,

# 莫:不要。

"如何过得今宵去":可是今夜如何熬得过去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踏莎行・情似游丝》是南宋词人周紫芝的作品,以离情别绪为主题。上片生动描绘恋人分别时泪眼相对、烟柳难系兰舟的场景,将留别不得的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下片通过斜阳归雁、烟渚迷草等景象,抒发主人公愁绪难排的相思之苦,结尾直抒胸臆。开篇“情似游丝,人如飞絮”巧用比喻,将情感的缠绵与离人的漂泊具象化;全词情景交融,借烟柳、斜阳等景物烘托离愁;结尾运用“互体”手法,迂回表达愁思,韵味悠长。此词以凝练含蓄的语言、真挚深沉的情感,生动展现了古代婉约词的艺术魅力。其构思精巧,既细腻刻画离别场景,又巧妙抒发相思之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周紫芝(1082~1155?),宋代文学家。字少隐,自号竹坡居士,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绍兴进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出知兴国军,后退隐庐山。早年生活于社会下层,又目睹靖康战乱,饱尝流离之苦,因此有一部分反映民间疾苦与国家兴亡的纪实诗篇,但更多诗则是描写隐居闲适生活以及交游唱和。其诗在南宋初诗歌中较为独特。其词早年学习晏几道,清丽婉曲,后期自为一格。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踏莎行·情似游丝》南宋周紫芝所作。因作者亲历宋代社会巨大变迁,生活颠沛流离,离别成为家常便饭。此次作者与情人将要离别,心中满是哀愁与不舍,难以言说,故创作此词送别相思之人,反映有情人面对离别的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抒写恋人离别的别情词。词中描绘了恋人分别时泪眼相对、烟柳难系兰舟的不舍场景,展现出留别不得的无奈;下片刻画别后斜阳归雁、烟渚迷草的萧瑟景象,渲染别后的留恋与相思,直抒愁绪难排、今宵难熬的悲苦,婉转表达出词人深沉浓烈的离愁别恨。

2. 写作手法

比喻:开篇“情似游丝,人如飞絮”两句巧用比喻。以“游丝”喻情感缠绵,萦绕不去;以“飞絮”比离人漂泊,无依无靠。两个喻体将抽象情感与人物境遇具象化,既写出恋人分别时的难舍,又暗示离人飘零的命运,生动展现出缠绵哀伤的离愁别绪,使词作情感表达更为细腻动人。情景交融:“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烟柳低垂却留不住离舟,景中含情,将留别不得的无奈融入柳色烟光;“雁过斜阳,草迷烟渚”,以暮色中雁影、斜阳、迷雾荒草之景,渲染出凄迷氛围,烘托出别后相思的无尽愁绪。结尾“如何过得今宵去”的悲叹,更让景与情浑然一体,尽显离人心中的悲怆与愁苦。互体:结尾“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运用互体手法。表面上以“明朝”作缓,劝自己暂不想来日,实则重点落在“今宵”之难捱。“思量如何过”的焦虑与愁苦,在“明朝”与“今宵”间相互渗透、彼此呼应。词人不直白倾诉愁绪,而是借时空交错迂回表意,既凸显当下孤枕难眠的煎熬,又暗含对未来的迷茫,使离别的愁苦更显含蓄深沉,余韵悠长。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围绕离别场景展开。开篇“情似游丝,人如飞絮”,以比喻切入主题。“情似游丝”将抽象情感具象化,游丝纤细柔韧、缠绕不绝,恰似离人心中剪不断的情丝,生动展现出分别时情感的缠绵与牵挂;“人如飞絮”则以飞絮随风飘荡、居无定所的特性,暗喻离人漂泊在外的命运,巧妙解释了此次分离的缘由。同时,“游丝”“飞絮”作为暮春典型意象,不着痕迹地点明了时令背景。“泪珠阁定空相觑”聚焦离别瞬间的细节刻画。“泪珠阁定”描绘出两人强忍泪水、泪眼相对的模样,展现出离别的悲伤与不舍;“空相觑”中的“空”字,精准道出这份深情在离别现实前的无力感。两人默默对视,千言万语却无从说起,只能徒留无奈与怅惘。“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将视线转向环境景物。溪边柳丝低垂,仿佛也在挽留离去的兰舟,然而再多的柳丝也无法系住即将远行的船只。这一句将自然之景与主观情感相融合,借柳丝象征居者的挽留之意,兰舟离去代表分别的不可抗拒,进一步深化了“空相觑”的无奈,同时暗示了两人在江边分别的地点,含蓄地表达出心底挽留不得的痛苦。词的下片着重描写离别后的愁思。“雁过斜阳,草迷烟渚”承接上片兰舟离去后的情景,描绘出一幅暮色苍茫的画面。夕阳西下,大雁缓缓飞过天际,烟雾弥漫中,小洲上的荒草一片迷蒙。这些景物营造出孤寂、凄清的氛围,暗喻离人远去后,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迷茫,为下文抒发愁绪做铺垫。“如今已是愁无数”直抒胸臆,点明别后的心境。兰舟已远,眼前只剩凄清之景,主人公心中的离愁别绪也如潮水般涌来,难以排遣。结尾“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运用“互体”手法,以曲折的方式表达愁思。表面上劝自己暂且不要去想明天,但重点却落在“如何过得今宵去”,实际上“思量如何过”的焦虑与煎熬贯穿“明朝”与“今宵”。这种写法既体现出主人公对未来未知的迷茫,又突出了当下孤苦难捱的心境,将离别的愁苦、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层层递进,情感真挚,耐人寻味。

4. 作品点评

《踏莎行・情似游丝》是南宋婉约词中抒写离情别绪的佳作。全词构思精巧,上片写离别,下片抒愁思,过渡自然,意绪连贯。其以比喻、情景交融等手法,将离情别绪刻画得细腻动人;结尾运用“互体”,更添含蓄韵味。此词凭借真挚情感与高超技法,在词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展现了古代婉约词以情动人的独特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首叙别词。起写别时之哀伤。游丝飞絮,皆喻人之神魂不定;泪眼相觑,写尽两情之凄惨。“一溪”两句,怨柳不系舟住。换头点晚景,令人生愁。末言今宵之难遣,语极深婉。

现代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唐圭璋《唐宋词简析》

# 此等词都极清倩婉秀,实兼晏、欧、少游、清真数家之长,而能暨于化境者。即列入第一流作家内,亦无愧色。

不详当代学者薛砺若《宋词通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郑文宝《柳枝词》

下一篇:宋·姜特立《吾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