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好水亦珍":山很美好,水也很珍贵,
"清切甘如醴":水清澈凛冽,味道甘甜如同甜酒。
"朱干待方空":红色的木桶等待着被取空,
# 干:自注:音韩。
"玉壁见深底":井水像玉璧一样清澈,可以看到井底。
"勿为先渴忧":不要因为事先口渴而担忧,
"严扃有时启":井口有严密的门闩,会在一定的时候开启。
北宋书法家、文学家
蔡襄(1012~1067),北宋书法家、文学家。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官至端明殿学士,后移守杭州,卒赠吏部侍郎,谥忠惠。蔡襄与苏轼、米芾、黄庭坚合称“宋四家”。其书法造诣颇高,楷书上承颜真卿,端庄谨严,体格恢宏。行书潇洒简逸,信手拈来,得晋人韵致。他擅长采用起兴,托物寓意,并用散文的手法来写诗歌,律诗尤受人称道。语言上,其追求清新自然及雄健劲峭,主张“气格论”。书法代表作品小楷有《茶录》《牡丹谱》,行草书有《与杜长官帖》《陶生帖》,石刻有《万安桥记》。有《上元应制》《梦中作》《宿渔梁驿》《寒食游西湖》等诗作。著有《端明学士集》。后人辑有《蔡忠惠集》。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山好水亦珍,清切甘如醴”,开篇点明御井周边的山水特色,山好水珍,且井水清澈凛冽、味道甘甜如甜酒。用“亦”字关联山水,强调水的珍贵。“清切”一词精准地写出井水的特质,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井水的好。中间两句:“朱干待方空,玉壁见深底”,这两句诗中“朱干”形象地写出取水容器的颜色,“待方空”描绘出其等待被取空的情景,暗示御井的使用频率较高。“玉壁见深底”运用比喻的手法,将井水比作玉璧,生动地表现出井水的清澈,让人仿佛能看到井底的状况。后两句:“勿为先渴忧,严扃有时启”,这两句是对人们的安慰之语,告诉大家不必担心口渴没水喝,因为井有严密的门闩,会在一定时候开启供水。体现出御井供水的有序性,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对御井的管理情况。
上一篇:宋·释行海《梅(其四)》
下一篇:宋·周文璞《岸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