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āng
nán
shí
yǒng
·
·
bái
yún
tíng

朝代:宋作者:蔡襄浏览量:3
yún
qíng
huī
jiàn
cuì
yán
diān
shí
lǎo
sōng
cūn
nián
shì
jiào
lái
kòng
bái
rén
yóu
shàng
qīng
tiān
zuì
kàn
jué
dōu
xiào
qīng
fēng
zhǐ
kǒng
xiān
huā
wǎn
chūn
cán
xiàn
shí
huí
shǒu
dìng
rán

译文

白云仿佛托举着那如翚鸟展翅般华美的亭槛,它矗立在苍翠的山岩之巅,古老的山石,粗糙皴裂的松树,它们的年岁已难以计算。这世上的人醒来后,只觉得白白度过了许多时光,可又有几人能像我这样,游览此地,仿佛登上了青天一般超脱尘世。我沉醉地俯瞰那陡峭深邃的绝壑,只觉得深不见底,仿佛大地都消失了,倚靠着清风,我放声长啸,逍遥自在,真担心自己会羽化登仙。晚春时节,花朵凋零,这景色蕴含着无限的意绪,日后再回首,此刻的美景和心情必定依然清晰如昨。

逐句剖析

"云擎翚槛翠岩巅":白云仿佛托举着那如翚鸟展翅般华美的亭槛,它矗立在苍翠的山岩之巅,

"石老松皴不计年":古老的山石,粗糙皴裂的松树,它们的年岁已难以计算。

"举世觉来空白日":这世上的人醒来后,只觉得白白度过了许多时光,

"几人游去上青天":可又有几人能像我这样,游览此地,仿佛登上了青天一般超脱尘世。

"醉看绝壑都无地":我沉醉地俯瞰那陡峭深邃的绝壑,只觉得深不见底,仿佛大地都消失了,

"啸倚清风只恐仙":倚靠着清风,我放声长啸,逍遥自在,真担心自己会羽化登仙。

"花晚春残无限意":晚春时节,花朵凋零,这景色蕴含着无限的意绪,

"他时回首定依然":日后再回首,此刻的美景和心情必定依然清晰如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漳南十咏·白云亭》是宋代蔡襄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开篇描绘白云亭高耸于翠岩之巅,周围山石古老、松树苍劲;中间两联写置身亭中,仿佛超脱尘世,醉看深壑、啸倚清风,生出恍若成仙之感;尾联以晚花春残之景,寄托出对白云亭景致的无限眷恋,以及相信他日回首,此情此景依然难忘的情怀。全诗以自然流畅的笔触,展现白云亭周边的壮美景色与诗人在此的独特感受,充满闲适悠远的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书法家、文学家

蔡襄(1012~1067),北宋书法家、文学家。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官至端明殿学士,后移守杭州,卒赠吏部侍郎,谥忠惠。蔡襄与苏轼、米芾、黄庭坚合称“宋四家”。其书法造诣颇高,楷书上承颜真卿,端庄谨严,体格恢宏。行书潇洒简逸,信手拈来,得晋人韵致。他擅长采用起兴,托物寓意,并用散文的手法来写诗歌,律诗尤受人称道。语言上,其追求清新自然及雄健劲峭,主张“气格论”。书法代表作品小楷有《茶录》《牡丹谱》,行草书有《与杜长官帖》《陶生帖》,石刻有《万安桥记》。有《上元应制》《梦中作》《宿渔梁驿》《寒食游西湖》等诗作。著有《端明学士集》。后人辑有《蔡忠惠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云擎翚槛翠岩巅,石老松皴不计年”两句是对白云亭及其周边环境的描写。“云擎翚槛”生动地写出白云亭仿佛被白云托举着,飞檐如翚鸟展翅,突出亭阁的高耸与华美;“翠岩巅”点明其所处位置,在苍翠的山岩之巅,营造出一种高远清幽的氛围。“石老松皴不计年”描绘山石古老、松树树皮粗糙,历经岁月沧桑,连其年岁都难以计算,进一步渲染出环境的古朴与静谧,为全诗奠定了清幽旷远的基调。“举世觉来空白日,几人游去上青天”两句展现出诗人在白云亭中的独特感悟。“举世觉来空白日”意思是世人都在忙碌中度过,最终只觉时光空逝,暗含对尘世庸碌生活的感慨;“几人游去上青天”则写出登上白云亭,仿佛能超脱尘世、直上青天,与开篇亭阁的高耸相呼应,体现出诗人在此处获得的超凡脱俗的心境,也流露出对这种闲适自在生活的向往。“醉看绝壑都无地,啸倚清风只恐仙”两句进一步描写诗人在亭中的状态与感受。“醉看绝壑都无地”中,“醉”字既指沉醉于景色,也暗含如痴如醉的状态,诗人俯瞰深壑,只觉深不见底,仿佛大地都消失了,凸显出绝壑的险峻与幽深;“啸倚清风只恐仙”描绘诗人在清风中长啸,逍遥自在,甚至担心自己会羽化登仙,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在这山水之间的悠然自得与陶醉其中。“花晚春残无限意,他时回首定依然”两句以景结情。“花晚春残”点明时节,晚春之时,花朵凋零,景色中蕴含着一丝落寞与怅惘;“无限意”则包含着诗人对眼前美景的留恋、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等复杂情感。“他时回首定依然”表明诗人相信,即便时光流转,他日再回首,白云亭的美景与此刻的感受依然会清晰地印在心中,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白云亭的喜爱与眷恋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吕《山台》

下一篇:宋·李复《牧童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