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头出海卷秋风":潮头从海中涌起卷动着秋风,
"风豪潮起苍海空":狂风呼啸,潮水翻涌,天地间一片苍茫空旷。
"弄潮船旗出复没":弄潮儿的船只在波涛中时隐时现,
"腾身潮上争骁雄":他们奋勇跃入潮头,争相展现自己的英勇矫健。
"沙头万目注江水":沙滩上无数双眼睛紧盯着江面,
"晴雷干雹来无穷":潮水奔腾的声响如同晴空炸响的惊雷、密集坠落的冰雹,连绵不绝。
"窗外帘旌飞猎猎":窗外的帘幕被风吹得猎猎作响,
"新醅翠斝行坐中":新酿的美酒在席间流转(人们坐着或站着畅饮)。
"欲作吴歌弄清昼":想要唱着吴地的歌谣来度过这明朗的白昼,
"回看满眼西阳红":可回头望去,只见漫天夕阳一片火红。
"六曲屏深映云母":曲折的屏风深处映衬着云母,
"珠盘缕缕青鸦茸":精美的盘子里摆放着如同青鸦绒毛般的食物。
"山移海转有变化":山峦移动,大海转变,世间有诸多变化,
"生缘长短须相逢":人生缘分不论长短,总会有相遇的时刻。
北宋书法家、文学家
蔡襄(1012~1067),北宋书法家、文学家。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官至端明殿学士,后移守杭州,卒赠吏部侍郎,谥忠惠。蔡襄与苏轼、米芾、黄庭坚合称“宋四家”。其书法造诣颇高,楷书上承颜真卿,端庄谨严,体格恢宏。行书潇洒简逸,信手拈来,得晋人韵致。他擅长采用起兴,托物寓意,并用散文的手法来写诗歌,律诗尤受人称道。语言上,其追求清新自然及雄健劲峭,主张“气格论”。书法代表作品小楷有《茶录》《牡丹谱》,行草书有《与杜长官帖》《陶生帖》,石刻有《万安桥记》。有《上元应制》《梦中作》《宿渔梁驿》《寒食游西湖》等诗作。著有《端明学士集》。后人辑有《蔡忠惠集》。
1. 分段赏析
诗开篇“潮头出海卷秋风,风豪潮起苍海空”,以雄浑笔触描绘出潮头汹涌而出,裹挟着秋风,在豪迈的风势助推下,潮水涌起,仿若让整个沧海都为之空旷,营造出极为壮阔且气势磅礴的场景,展现出大自然力量的雄浑与震撼,奠定全诗豪迈激昂的基调。“弄潮船旗出复没,腾身潮上争骁雄”,聚焦于弄潮儿们,他们的船旗在潮水中时隐时现,而弄潮儿们更是在潮头上腾跃身形,争相展现骁勇雄姿,生动地刻画出弄潮儿们勇敢无畏、敢于挑战自然的形象,尽显生命的活力与激情,也为画面增添了灵动且富有张力的元素。“沙头万目注江水,晴雷乾雹来无穷”,描写沙滩上万人目光皆聚焦于江水之上,那潮水奔涌的声音好似晴日里的雷声,又如接连不断的干雹,从侧面烘托出潮水汹涌澎湃、连绵不绝的态势,进一步强化了氛围的紧张感与壮观感。“窗外帘旌飞猎猎,新醅翠斝行坐中”,视角转到室内,窗外帘旌在风中肆意飘动,屋内新酿的美酒倒入翠玉酒杯,人们在席间畅饮,呈现出一种热闹、欢愉的宴饮场景,与室外的壮阔景象相呼应,展现出生活的美好与惬意。“欲作吴歌弄清昼,回看满眼西阳红”,诗人想要放声高歌吴歌来度过这清朗白昼,回头却看到满眼的夕阳红光,在热闹之后添了一抹时光流转的韵味,既有着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又隐隐流露出一丝对时光匆匆的感慨。“六曲屏深映云母,珠盘缕缕青鸦茸”,细致描绘室内的陈设,六曲屏风后映着云母,珠盘里摆放着缕缕如青鸦绒毛般的食物,展现出环境的精致与奢华,也暗示着生活的富足与闲适。“山移海转有变化,生缘长短须相逢”,结尾由眼前的山海之景生发哲理之思,山海都会发生变化,而人生缘分无论长短,总有相逢之时,既有对自然变迁的喟叹,又有对人生聚散的豁达感悟,整首诗将壮阔的自然景象、热闹的生活场景以及深沉的人生思考巧妙融合,展现出丰富的内涵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上一篇:宋·张元干《游庐山》
下一篇:宋·陆游《暮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