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àng
chūn

朝代:宋作者:蔡襄浏览量:3
fēi
fēi
méi
huáng
wàng
chūn
róng
shí
duàn
cháng
píng
liǔ
qīng
qīng
biàn
shǐ
使
pān
láng
liǎng
bìn
shuāng

译文

霏霏细雨,仿佛在延缓梅子变黄的过程,极目望去,这春天的景色让我愁肠百转。平坦的原野和古老的柳树,满眼都是青青之色,只见潘岳般的诗人两鬓已染秋霜。

逐句剖析

"霏霏细雨勒梅黄":霏霏细雨,仿佛在延缓梅子变黄的过程,

"一望春容十断肠":极目望去,这春天的景色让我愁肠百转。

"平芜古柳青青遍":平坦的原野和古老的柳树,满眼都是青青之色,

"独使潘郎两鬓霜":只见潘岳般的诗人两鬓已染秋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望春词》是北宋诗人蔡襄创作的七言绝句,以春日景象为背景抒发人生感慨。全诗通过“霏霏细雨”“梅黄初绽”的春日物候,与“平芜古柳”的苍茫之景形成对照,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怅惘。前两句以细雨润梅的细腻白描与“一望春容十断肠”的直抒胸臆构成反差,展现春光中复杂心绪;后两句借潘岳(潘郎)鬓发斑白的典故,将自然界的永恒(古柳青遍)与人生的短暂(两鬓霜白)并置,强化韶华易逝之叹。诗歌采用意象叠加手法,以景语起兴、典语收束,语言凝练而意蕴绵长,通过春日实景与虚境的交织,在传统咏春主题中注入对生命状态的哲思,形成含蓄深沉的抒情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书法家、文学家

蔡襄(1012~1067),北宋书法家、文学家。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官至端明殿学士,后移守杭州,卒赠吏部侍郎,谥忠惠。蔡襄与苏轼、米芾、黄庭坚合称“宋四家”。其书法造诣颇高,楷书上承颜真卿,端庄谨严,体格恢宏。行书潇洒简逸,信手拈来,得晋人韵致。他擅长采用起兴,托物寓意,并用散文的手法来写诗歌,律诗尤受人称道。语言上,其追求清新自然及雄健劲峭,主张“气格论”。书法代表作品小楷有《茶录》《牡丹谱》,行草书有《与杜长官帖》《陶生帖》,石刻有《万安桥记》。有《上元应制》《梦中作》《宿渔梁驿》《寒食游西湖》等诗作。著有《端明学士集》。后人辑有《蔡忠惠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霏霏细雨勒梅黄,一望春容十断肠”两句描绘了春雨与春景交织下的愁绪。“霏霏细雨”细腻地勾勒出细雨连绵、纷纷洒落的状态,“勒梅黄”以拟人化的“勒”字,生动展现出细雨仿佛在刻意延缓梅子变黄成熟的过程,渲染出湿润压抑的氛围。紧接着“一望春容十断肠”,诗人将视角转向春日景色,直言眺望春景后内心极度悲愁,以夸张手法直白地抒发了春景非但未带来愉悦,反而触动内心愁绪的情感。“平芜古柳青青遍,独使潘郎两鬓霜”两句借景抒情,道尽沧桑与愁思。“平芜古柳青青遍”描绘出开阔原野上,平坦草地与古老苍劲的柳树相映成趣,满眼皆是葱郁繁茂的绿色,展现出春天蓬勃的生命力,然而这盎然春色却与诗人心境形成强烈反差。“独使潘郎两鬓霜”化用典故,以“潘郎”自比,“两鬓霜”形象地描绘出自己鬓角白发如霜的模样,“独使”强调自身命运的孤寂与无奈,借此抒发了对时光飞逝、年华老去的慨叹,以及身世坎坷的愁苦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四)》

下一篇:宋·张镃《自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