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íng
xiāng
·
·
cǎo
qiān
mián

朝代:宋作者:赵鼎浏览量:3
cǎo
qiān
mián
diǎn
lán
bān
sǎn
fēi
huā
hái
shì
chūn
cán
tiān
wàn
hǎi
shàng
sān
nián
shì
wēi
lóu
jiāng
yuǎn
hèn
juàn
lián
kàn
tóu
jiàn
jiàn
cháng
ān
mán
níng
móu
lǎo
lèi
rán
shān
qín
fēi
róng
shēng
hán
dào
huáng
hūn
shàng
píng
lán

译文

青草茂盛,绵延。雨滴斑驳点点。飘洒着细碎的花瓣、标志着春天即将逝去。我身在万里之外的天边,海上已经度过了三年时光。试着登上高楼,带着满腔的离愁别恨,卷起帘子远望。抬眼望向太阳,却看不见那远方的长安城。徒然地凝视远方、老泪不禁凄然滑落。山中的鸟儿振翅飞去,榕树的叶子透出寒意。到了黄昏时分,我还是独自一人,倚靠在栏杆旁。

逐句剖析

"草色芊绵":青草茂盛,绵延。

# 芊绵:草木蔓衍丛生貌。

"雨点阑斑":雨滴斑驳点点。

# 阑斑:色彩错杂鲜明。

"糁飞花、":飘洒着细碎的花瓣、

# 糁:方言,米粒。

"还是春残":标志着春天即将逝去。

"天涯万里":我身在万里之外的天边,

"海上三年":海上已经度过了三年时光。

"试倚危楼":试着登上高楼,

"将远恨":带着满腔的离愁别恨,

"卷帘看":卷起帘子远望。

"举头见日":抬眼望向太阳,

"不见长安":却看不见那远方的长安城。

"谩凝眸、":徒然地凝视远方、

"老泪凄然":老泪不禁凄然滑落。

"山禽飞去":山中的鸟儿振翅飞去,

"榕叶生寒":榕树的叶子透出寒意。

"到黄昏也":到了黄昏时分,

"独自个":我还是独自一人,

"尚凭阑":倚靠在栏杆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行香子·草色芊绵》是南宋名臣赵鼎遭贬谪时所赋的经典词作。词作于暮春时节,词人登楼极目远眺,将一腔悲怆之情融于苍茫景色之中。开篇以“草色芊绵。雨点阑斑”勾勒出暮春时节草木繁茂、细雨纷扬的景象,暗含时光流逝的怅惘。随后“天涯万里,海上三年”直白地道出贬谪生涯的漫长孤寂。词人举目北望,只见浮云遮日,不见故都长安,悲从中来,老泪纵横。这不仅是对故乡、对朝廷的深切眷恋,更饱含着对奸佞当道、壮志难酬的愤恨。全词情景交融,以细腻笔触将家国之思、忠愤之情缓缓铺陈,深刻展现出一位爱国志士在困境中坚守气节、忧国忧民的高尚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政治家、词人

赵鼎(1085~1147),南宋政治家、词人。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谥忠简,解州闻喜(今山西)人。崇宁进士,累官河南洛阳令。南渡后,历右司谏、御史中丞等。绍兴初年两度拜相,力荐岳飞出师收复襄阳。他反对与金议和,因此遭秦桧陷害,被贬潮州、吉阳军,最终绝食而死。赵鼎与李纲、胡铨、李光并称“南宋四名臣”。其诗、文、词皆工。他的文章多为奏疏,气势畅达,浑然天成。其前期词作多侧重抒发个人的哀婉悲伤,颇具花间遗风,而后期词作雄健豪迈且慷慨悲凉。著有《忠正德文集》《得全居士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1138年,面对金国的军事威胁,南宋朝堂之上多数大臣主张割地求和,而赵鼎坚决持反对立场,由此招致秦桧的忌恨。秦桧出任宰相后,利用职权对赵鼎进行政治打压,将其不断贬谪,最终流放到遥远的吉阳军(今海南三亚)。在被贬期间,赵鼎不屈从于奸佞的迫害,最终选择绝食自尽,以生命捍卫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尊严。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贬谪题材的作品。词人由景生情,联想到自身“天涯万里,海上三年”的贬谪生涯,发出“举目见日,不见长安”的悲叹。表达了词人流落天涯的孤寂悲愤、对故都与朝廷的深切眷恋,以及对秦桧等权奸的愤恨之情,展现出一位爱国志士虽遭贬谪仍心系家国的高尚情怀与不屈气节。

2. 分段赏析

上片:“草色芊绵。雨点阑斑。糁飞花、还是春残”,开篇描绘了一幅暮春景象,青草繁茂,细雨淅沥,落花纷飞,景色凄美,营造出悲凉惨淡的氛围,奠定了全词感伤的基调。“天涯万里,海上三年”,由景及人,点明自己被贬谪到万里之外的海上已长达三年,流露出孤独、落寞之情。“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描写词人登上高楼,带着满怀的怨恨,卷起帘子眺望远方,引出下文对内心愁绪的进一步抒发。下片:“举头见日,不见长安”,化用典故,直抒胸臆,词人举头仰望,只见太阳,却不见故都长安,将内心的孤独凄凉、对故都的思念以及对国家的忠贞之情倾泻而出。“谩凝眸、老泪凄然”,进一步刻画词人的神态,他久久凝视,老泪纵横,更显悲伤落寞。“山禽飞去,榕叶生寒”,以景衬情,山鸟飞走,榕叶生寒,凄凉的景象强化了词人内心的悲苦。“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描绘出词人独自凭栏直到黄昏的画面,即便明知凭栏远眺也无法排解心中的愁绪,却依然痴痴凝眸,足见其对故乡、故都的思念之深,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宋祁《大像阁》

下一篇:宋·方回《夜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