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ǎn
jiàng
chún
·
·
chūn
chóu

朝代:宋作者:赵鼎浏览量:3
xiāng
lěng
jīn
mèng
huí
yuān
zhàng
xiāng
nèn
gèng
rén
wèn
zhěn
jiāng
nán
hèn
xiāo
shòu
xiū
wén
dùn
jué
chūn
shān
tuì
qīng
míng
jìn
xìng
huā
chuī
jìn
dōng
fēng
jǐn

译文

从梦中醒来,金炉中的香已冷,绣着鸳鸯的帷帐低垂着,点点余香若有若无。想要对人诉说梦境,却无人相问,只剩一枕的忧郁苦闷。我已经消瘦得如沈约般,突然就觉得春衫都宽宽大大了。清明已近。杏花已被吹落殆尽。不知不觉就到黄昏,顿感东风阵阵夹着寒意。

逐句剖析

"香冷金炉":从梦中醒来,金炉中的香已冷,

# 金炉:又作‘金猊’,香炉的一种。其形似狮。

"梦回鸳帐余香嫩":绣着鸳鸯的帷帐低垂着,点点余香若有若无。

# 鸳帐:绣有鸳纹的帐帏。

"更无人问":想要对人诉说梦境,却无人相问,

"一枕江南恨":只剩一枕的忧郁苦闷。

"消瘦休文":我已经消瘦得如沈约般,

# 休文:即梁沈约,他是一个多愁多病的才子。

"顿觉春衫褪":突然就觉得春衫都宽宽大大了。

"清明近":清明已近。

"杏花吹尽":杏花已被吹落殆尽。

"薄暮东风紧":不知不觉就到黄昏,顿感东风阵阵夹着寒意。

# 东风:春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点绛唇·春愁》是南宋赵鼎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借景抒情,含蓄委婉地抒发春愁与离恨。上片描绘春梦初醒后的独愁,温馨宁静的环境中,暗含着无法排遣的孤独与感时伤怀的愁绪,如萦绕的余香般挥之不去。下片词人以“消瘦休文”自喻,传递出惊奇、感叹与无奈等复杂心绪。此词将人生、世事的郁闷,寄寓于日暮花飞、梦醒闲恨的景致中,写作手法婉曲含蓄。整体风格婉媚低回却不失筋骨,伤春惜花间既有无可奈何的不舍,又蕴含坚韧之气,达到了婉而不弱、约而不晦的艺术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政治家、词人

赵鼎(1085~1147),南宋政治家、词人。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谥忠简,解州闻喜(今山西)人。崇宁进士,累官河南洛阳令。南渡后,历右司谏、御史中丞等。绍兴初年两度拜相,力荐岳飞出师收复襄阳。他反对与金议和,因此遭秦桧陷害,被贬潮州、吉阳军,最终绝食而死。赵鼎与李纲、胡铨、李光并称“南宋四名臣”。其诗、文、词皆工。他的文章多为奏疏,气势畅达,浑然天成。其前期词作多侧重抒发个人的哀婉悲伤,颇具花间遗风,而后期词作雄健豪迈且慷慨悲凉。著有《忠正德文集》《得全居士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通过描写闺中女子的生活场景和春日景色,营造出孤寂、哀怨的氛围。上阕展现女子梦醒后的孤独,下阕通过女子消瘦和对清明杏花等景色的描写,体现时光流逝。表达了闺中女子在春日里的孤独寂寞,对时光匆匆的感慨,以及深藏内心的哀怨愁绪。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描绘清明时节杏花被东风吹落,薄暮时分东风愈发强劲的景象,借暮春之景抒发女子内心的春愁,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情景交融,使情感表达更具感染力。用典:“消瘦休文”,运用沈约(字休文)因忧愁而消瘦的典故,以沈约自比,含蓄地表达出女子因愁绪而日渐消瘦的状态,增添了词的文化底蕴和情感深度。

3. 分段赏析

上片起笔勾勒出春梦初醒后的寂寥之境。“香冷金炉,梦回鸳帐馀香嫩”,金炉香烬,绣着鸳鸯的帷帐低垂,周遭弥漫着静谧而温馨的氛围。词人巧用“嫩”字,以通感之法将残香的幽微若现描摹得细腻入微。然而,这看似闲适的场景下,却暗涌着难以排遣的孤独与感时伤怀的愁绪,恰似萦绕的残香,无形却挥之不去。“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午梦方醒,愁绪翻涌,欲诉梦境却无人倾听。“一枕”修饰“恨”,如同以“一江”“一舟”喻“愁”,将抽象情思化为具象事物,看似不合常理,却巧妙融合。梦中追寻的急切,更衬出现实的失落。这“恨”并未言明所指,实则是一种难以名状的闲愁,既裹挟着时代的忧患,也饱含个人的怅惘。故而,伤春并非此词的全部,其深层蕴含着对人生的慨叹、对世事的忧思。下片词人以“消瘦休文”自喻,借用沈约病中瘦损,“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的典故,化用“沈腰”意象描绘憔悴之态。“顿觉春衫褪”以夸张笔法,突显身形消瘦的程度——衣衫渐宽,尽显人在苦涩中的执着坚守。“顿”字妙极,以时间的短暂与衣衫变宽的反差,强调消瘦之速,更将惊奇、叹惋、无奈等复杂心绪凝于其中。结句“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以景语收束全篇,余韵悠长。清明将至,曾绽满枝头的杏花已零落成尘,春色渐残。暮色四合时分,东风骤起,寒意袭人。正如杜甫笔下“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这般清冷之境中,词人独立无言,于黄昏时刻更觉东风凛冽。清明时节本多风雨,若再有夜雨侵袭,园中春色还能留存几分?东风催开百花,却也无情送走春光,难怪宋人常叹“东风恶”。“薄暮东风紧”既绘眼前实景,又暗蕴对春光易逝的担忧。一个“紧”字生动传神,既写出风势的强劲,更刻画词人甘愿“一任罗衣贴体寒”,也要挽留春光的深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4. 作品点评

《点绛唇·春愁》虽属婉约词作,却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婉转而不失风骨,简约而意蕴深邃。以词末日暮花落的景致为例,词人怀着伤春惜花之情,在暮色中久久徘徊,即便深知春光难留,仍执着守候,这份无奈与不舍交织的情愫里,暗含着坚韧的意志,使婉约词风增添了刚劲的力量。其语言风格含蓄凝练,却又自然流畅,看似直白如话,细品之下却韵味悠长,余味萦绕心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下一篇:宋·陆游《省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