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粉佳人白玉杯":筵席上既有风流的俏佳人,又有华贵的白玉杯。
# 红粉:原指女子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借指美女。
"木兰船稳棹歌催":精致的游船在湖里飘荡,划船人唱着棹歌。
# 棹歌:或写作“櫂歌”,行船时所唱之歌。丘迟《旦发渔浦潭》诗:“櫂歌发中流,鸣鞞响沓嶂。”棹,划船的工具。屈原《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木兰船:船之美称。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诗:“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绿荷风里笑声来":清风吹拂着碧绿的荷叶,传来阵阵欢快的笑声。
"细雨轻烟笼草树":在轻烟细雨之中,草树掩映着斜桥曲水环绕着的楼台。
"斜桥曲水绕楼台":此时阵雨初霁,一抹夕阳向上返照,透进高高的楼台。
# 斜桥:曲折的桥,如所谓九曲桥之类。
"夕阳高处画屏开":一抹夕阳向上返照,透进高高的楼台,透进闺房,照着床头的画屏。
# 开:明亮。,画屏:饰有彩画的屏风。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诗:“江山今朝寒雨歇,帘中秀色画屏舒。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夏日游湖词,词人通过上阕宴游之乐与下阕夕照之美的双重画面,以明丽婉约的笔触表达了寄情山水、沉醉自然的生活雅趣,同时暗含对闲适隐逸境界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对比:首句“红粉佳人白玉杯”中,“红粉”与“白玉”构成明艳的色彩对比,美人朱颜与玉杯冷色互为映衬,突出了人物娇艳又暗含清雅气质。这种冷暖色调的碰撞为全词奠定了华而不俗的审美基调。动静结合:次句“木兰船稳棹歌催”通过“船稳”与“棹歌催”的动静对照,以船体安稳反衬划桨动作的迅疾,又以急促的棹歌声暗示行船之速,在动与静的辩证关系中展现水上活动的韵律美。通感:“绿荷风里笑声来”将听觉的“笑声”融入视觉的“绿荷”、触觉的“风”,使欢愉情绪穿透荷叶屏障自然流露。这种感官互通手法突破了传统写景界限,营造出立体生动的场景氛围。
3. 分段赏析
上片描绘的是游湖时的欢乐场景。游船悠然荡漾在碧波之上,船上布置着精致的宴席。宴席间,有一位“红粉佳人”,她可能是陪伴欢宴的歌女,亦或是宴会的主人;桌上摆放着晶莹剔透的“白玉杯”,彰显着宴会的奢华。清风轻轻摇曳着荷叶,带来缕缕荷香,同时也夹杂着阵阵欢声笑语。碧波荡漾,蓝天映衬,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优美环境;人们的笑声与谈话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这是一场令人难以忘怀的清夏游赏,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俱全,构成了完美的体验。下片则转而描绘了夕照时分的绝美景色。镜头聚焦于“楼台”,它被蜿蜒的曲水和斜跨的小桥所环绕,又被轻烟细雨中的草木所遮掩,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祥和的氛围。这正是夏日里特有的景象,阵雨来得快去得也快。而“夕阳”一句,则是描绘了阵雨过后,一抹夕阳穿透云层,斜照在闺房床头的画屏上。画屏在夕阳的映照下变得明亮耀眼,屏上的山水花鸟仿佛活了过来,焕发出勃勃生机,更添几分美丽。而闺房中的女子,则在这光影交错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温馨。
4. 作品点评
此词以秾丽设色与奇巧构境绘夏韵,"夕阳"句尤妙,鎏金暮色中熔铸时空流转,光晕与心绪共振,余响如暮霭衔霞,绵绵不绝。
上一篇:宋·陈师道《舟中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王之道《见山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