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色初透东窗":清晨的曙光,刚透过东边的窗户,
"醉魂方觉":沉醉的灵魂才渐渐苏醒。
"恋恋绣衾半拥":眷恋不舍地半拥着锦绣被子,
"动万感脉脉":心中涌动万千思绪,情思绵绵,
"春思无托":春日的相思无所寄托。
"追想少年":回想起年少之时,
"何处青楼贪欢乐":在何处的青楼贪恋欢乐。
"当媚景":面对美好景致,
"恨月愁花":却因辜负良辰美景而恼恨,埋怨这风花雪月,
"算伊全妄凤帏约":想来她全然是虚设了闺房中的约定。
"空泪滴、":徒然泪下、
"真珠暗落":珍珠般的泪水暗自洒落。
"又被谁、":又不知被谁、
"连宵留著":接连几夜留住。
"不晓高天甚意":不明白上天是何用意,
"既付与风流":既然赋予我风流的性情,
"却恁情薄":却又如此薄情。
"细把身心自解":仔细地自我宽慰,
"只与猛拼却":只能拼命地抛开一切。
# 拼:一作“拚”。
"又及至、":可又偏偏在这时、
# 至:一作“生”。
"见来了":她出现了,
"怎生教人恶":叫人如何能不心生厌恶。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词中的“当媚景,恨月愁花”一句,通过“月”“花”等美好景致,表达主人公内心的恼恨与忧愁,以乐景衬哀情,强化了主人公在情感中的痛苦与无奈。对比:上阕中“追想少年,何处青楼贪欢乐”是对少年时青楼欢乐生活的回忆,与“恋恋绣衾半拥,动万感脉脉,春思无托”所描绘的当下孤独、情思无托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主人公今昔境遇和情感的巨大反差,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强烈。细节描写:“空泪滴、真珠暗落”通过“泪滴”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主人公悲伤难过的状态,将其内心的哀怨具象化,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主人公的情感。
2. 分段赏析
上阕以清晨醉醒之态起笔“晓色初透东窗,醉魂方觉,曙光初照,醉意渐消,营造出朦胧慵懒氛围,自然引出主人公情思。“恋恋绣衾半拥,动万感脉脉,春思无托”,细腻刻画主人公眷恋绣衾、情思涌动却无处寄托的状态,尽显孤独与惆怅。“追想少年,何处青楼贪欢乐”,回忆往昔年少轻狂,在青楼贪恋欢乐,与当下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当媚景,恨月愁花,算伊全妄凤帏约”,面对美好景致,主人公却因往昔辜负良辰而恼恨,认为对方的闺房约定全是虚妄,往昔的欢娱与如今的失望交织,将其对过往情感的追悔与对当下感情状态的不满展现得淋漓尽致,为下阕情感的进一步抒发蓄势。下阕情感愈发深沉复杂。“空泪滴、真珠暗落。又被谁、连宵留著”,回到现实场景,主人公泪如雨下,“空”字尽显其悲伤无助,同时对自己被莫名连宵留住感到困惑。“不晓高天甚意,既付与风流,却恁情薄”,直抒胸臆,对上天发出质问,感慨上天赋予自己风流性情,却让自己遭受薄情对待,满含无奈与愤懑。“细把身心自解,只与猛拚却。又及生、见来了,怎生教人恶”,主人公试图自我宽慰,想抛开烦恼,可当那个令其爱恨交织之人出现时,厌恶之感油然而生。这种情感的剧烈起伏,将主人公在爱情中的挣扎、纠结与无奈展现得入木三分,生动描绘出其在情感困境中难以解脱的痛苦心境。
上一篇:宋·陆游《东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