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当年得意":回忆当年在故国洛阳的意气风发,
"射麋上苑":在皇家猎场射杀麋鹿,
# 上苑:上林苑,东汉时置,在洛阳城西。
"走马长楸":策马奔驰在楸木成荫的官道。
# 走马长楸:曹植《名都篇》:“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
"对葱葱佳气":面对郁郁葱葱的盛世气象,
"赤县神州":赤县辽阔好似神州一样。
"好景何曾虚过":多少良辰美景都不曾虚度,
"胜友是处相留":知心好友处处殷勤相待。
"向伊川雪夜":在伊川的雪夜围炉畅饮,
"洛浦花朝":在洛浦的春日赏花流连,
"占断狂游":都能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占尽风头。
"胡尘卷地":金人入侵,
# 胡尘卷地:指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占汴京,宋室南迁。
"南走炎荒":仓皇南逃至荒僻之地,
"曳裾强学应刘":像汉代文人般谦卑依附权贵。
# 应刘:即汉末依附曹氏的应玚、应璩兄弟与刘桢。这一句作者指自己漂泊南荒,寄人篱下的生活。,曳裾:提着衣襟,形容谦卑之态。
"空漫说、":空自感叹、
"螭蟠龙卧":有卧龙般的才干,
# 螭蟠龙卧:螭蟠龙卧,指卧龙。螭,龙类。蟠,伏。这里指诸葛亮似的才志之士。
"谁取封侯":却无人赏识封侯拜相。
"塞雁年年北去":塞外的大雁年年北归,
"蛮江日日西流":蛮江的水日日西流,
"此生老矣":我今生已经老了,
"除非春梦":除非在美梦中,
"重到东周":才能重返魂牵梦萦的东周故土。
# 东周:洛阳是东周的王城,这里指朱敦儒的故乡。
两宋之交词人,“词俊”
朱敦儒(1081~1159),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希真,号岩壑老人,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洛阳遗民等,洛阳(今属河南)人。早年隐居不仕,绍兴进士,曾任两浙东路提点刑狱。朱敦儒少有词名,获“词俊”之名,早年为“洛中八俊”之一。其词多写隐逸之趣,词风豪放旷逸,清新晓畅;南渡后作品又融入家国之感,慷慨悲歌,风格沉郁苍凉。代表作品有《鹧鸪天·西都作》《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念奴娇·插天翠柳》等。今存词集《樵歌》。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感怀家国、今昔对比的咏史抒怀词。作品通过上片对北宋洛阳承平岁月的追忆与下片南渡后漂泊岭南的悲叹形成强烈反差,勾勒出山河破碎的疮痍图景,抒发了词人面对靖康之变后国破家亡的沉痛哀思与报国无门的愤懑。全词语言雄健中见沉郁,今昔对照间既流露个体命运的沉浮,更渗透着对南宋偏安政局的深刻批判。
2. 分段赏析
“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此句以“故国”点明洛阳故土,以“得意”总括早年生活。通过时空对照,奠定全词今昔对比的基调,暗含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与今朝漂泊的哀婉。“射麋”“走马”以动态场景再现少年豪情,展现朱敦儒早年作为洛阳名士的狂放不羁。“上苑”与“长楸”的宫廷意象,暗示其出身与早年仕途的顺遂。“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此句中“葱葱佳气”以草木繁茂象征盛世气象,“赤县神州”直指中原疆域,通过宏阔的自然与地理意象,烘托出北宋鼎盛时期的繁荣昌盛。此句为上片情感蓄势,形成由个体到天下的视角升华。“好景何曾虚过,胜友是处相留”此句中“好景”呼应前文,“何曾虚过”以反问强化对往昔的珍视,“胜友相留”则点明社交圈层的风雅。两句以直白语言收束上片,既总结早年生活的充实,又为下文“狂游”作铺垫。“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此句中“伊川雪夜”“洛浦花朝”以典型场景浓缩四季风华,“占断”一词尽显风流独占的意气。三句一气呵成,以密集的时空意象堆叠,将少年狂放推至极致,与后文“胡尘卷地”形成强烈反差。“胡尘卷地,南走炎荒,曳裾强学应刘”此句中“胡尘卷地”以动态画面写金兵南侵的动荡,“南走炎荒”点明南渡流离的被迫。两句陡转笔锋,从盛世跌入乱世,情感由扬转抑,奠定全词沉郁基调。“曳裾”典出《汉书》,喻寄人篱下;“应刘”指汉末依附曹氏的文人,以谦卑姿态自嘲,暗含对朝廷无能的愤懑。“强”字尤显无奈,揭示理想破灭后的生存困境。“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此句中“螭蟠龙卧”喻指诸葛亮般的才士,“空漫说”直斥南宋朝廷的庸碌。反问句式强化报国无门的悲愤,既批判时局,亦自叹抱负难展,情感沉痛入骨。“塞雁年年北去,蛮江日日西流”此句中“塞雁”“蛮江”以自然物象对比人事:雁归象征故土难回,江流暗喻时光流逝。对仗工整,以永恒的自然反衬人生的无常,深化羁旅之思。“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此句中“老矣”直写年迈,“春梦”虚写归乡之念,以梦境的虚幻反衬现实的绝望。“东周”借指洛阳,与首句“故国”呼应,结句戛然而止,余韵悠长,将家国之痛推向极致。
3. 作品点评
朱敦儒《雨中花·岭南作》以今昔对比为经纬,将豪放与沉郁熔铸一炉。上片勾勒少年狂游的意气风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的时空叠映间,尽显洛阳风物的葱茏气象,笔力遒劲如泼墨写意。下片陡转“胡尘卷地”的时空裂变,以“曳裾强学应刘”的谦卑姿态反衬报国无门的愤懑,“塞雁北去”“蛮江西流”的意象对仗中,暗藏故园遥望的永恒怅惘。结句“春梦重到东周”的虚笔收煞,将现实悲怆升华为历史轮回的苍凉喟叹,与开篇的盛景形成时空闭环,使全词兼具沉郁顿挫与婉转深致。
# “塞雁”两句用雁群北去,蛮江西流这两个带有动态性的客观形象,引发归思。
现代陶尔夫《南末词史》
上一篇:宋·林景熙《虎丘寺》
下一篇:宋·黄庭坚《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