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qīng
sōng
gāo
bǎi
chǐ
绿
huì
shù
cùn
tóng
shēng
kuài
jiān
cháng
duǎn
yǒu
fēn
cháng
zhě
tuì
退
duǎn
zhě
jìn
ruò
yòng
tuī
qióng
tōng
liǎng
mèn
chūn
椿
shòu
寿
qiān
chūn
jǐn
槿
huā
jīng
宿
zhōng
jiān
yǒu
rǎn
rǎn
shēng
zhú
zhú
shēn
sān
nián
lǎo
zhú
shí
绿
suī
xiè
chūn
椿
yǒu
yóu
shèng
jǐn
槿

译文

青松高耸百尺,绿蕙却只有几寸高。它们都生长在大自然中,长短各有不同,这是它们的本性。高的不能变矮,矮的也不能变高。如果能明白这个道理,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遇,都不会感到烦恼。椿树的寿命长达八千年,而槿花却朝开暮落,连一天都活不到。在这两种极端之间,还有那独自生长的竹子。竹子三年就能成材,竹子的颜色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它虽然比不上椿树的长寿,但总比槿花的短暂要好得多。

逐句剖析

"青松高百尺":青松高耸百尺,

# 尺:一作丈。

"绿蕙低数寸":绿蕙却只有几寸高。

"同生大块间":它们都生长在大自然中,

# 生:一作此。

"长短各有分":长短各有不同,这是它们的本性。

"长者不可退":高的不能变矮,

"短者不可进":矮的也不能变高。

"若用此理推":如果能明白这个道理,

"穷通两无闷":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遇,都不会感到烦恼。

"椿寿八千春":椿树的寿命长达八千年,

"槿花不经宿":而槿花却朝开暮落,连一天都活不到。

"中间复何有":在这两种极端之间,

"冉冉孤生竹":还有那独自生长的竹子。

"竹身三年老":竹子三年就能成材,

"竹色四时绿":竹子的颜色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

"虽谢椿有余":它虽然比不上椿树的长寿,

"犹胜槿不足":但总比槿花的短暂要好得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齐物二首》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一组五言古诗。这组诗以“齐物”为主题,强调万物平等,无有贵贱之分。第一首,诗中选取了青松、绿蕙、椿树、槿花、孤竹等植物,对比它们寿命的差异,如青松与绿蕙长短不同,椿树长寿而槿花短暂。第二首,诗人通过这些对比,指出万物虽有差别,但各有其分,进而得出面对人生的穷通变化应保持平和心态的结论,借自然现象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第一首:前四句:“青松高百尺,绿蕙低数寸。同生大块间,长短各有分。”诗人以青松和绿蕙为例,描绘了它们高低不同的生长状态。青松高耸百尺,绿蕙却低矮数寸,二者同生于天地之间,却各有其生长的规律和命运。这里通过对比,引出世间万物各有其“分”的道理。后四句:“长者不可退,短者不可进。若用此理推,穷通两无闷。”诗人进一步阐述,高者无法变矮,矮者无法变高,世间万物各有定数,无法强行改变。如果能理解这一道理,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不会感到烦恼。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豁达态度。第二首:前四句:“椿寿八千春,槿花不经宿。中间复何有,冉冉孤生竹。”诗人以椿树和槿花为例,椿树寿命长达八千春,而槿花却朝开暮落,短暂易逝。在这两种极端之间,诗人引入了竹子,它既不像椿树那样长寿,也不像槿花那样短暂。后四句“竹身三年老,竹色四时绿。虽谢椿有余,犹胜槿不足。”竹子三年即成材,四季常绿,虽不如椿树长寿,却比槿花长久。诗人通过竹子的形象,表达了对中庸之道的认同,即不必追求极端,而应追求适中的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陆龟蒙《秘色越器》

下一篇:唐·牛峤《忆江南·衔泥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