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uò
suǒ
·
·
shēng
lián
xiǎo

朝代:宋作者:朱敦儒浏览量:3
shēng
lián
xiǎo
qīng
dēng
xiāng
zhào
jiù
shí
qíng
shí
xīn
huā
jiàn
rén
kōng
lǎo
chūn
guāng
xián
liǎo
yīn
duō
qíng
shǎo
jiāng
nán
jiāng
běi
shuǐ
lián
yún
wèn
chǔ
xún
fāng
cǎo

译文

整夜的雨声从深夜持续到破晓时分。青色的灯盏独自亮着,映照出冷清的房间。往昔的愁绪与此刻的心境重叠交织,花儿已凋零不见,唯有人的容颜在徒然老去。可叹这大好春光被白白虚度浪费。阴雨连绵的日子远多于晴朗的时光。江南江北的烟水与天边的云层连成一片,试问这茫茫天地间,哪里还能找到象征理想的芳草。

逐句剖析

"一夜雨声连晓":整夜的雨声从深夜持续到破晓时分。

"青灯相照":青色的灯盏独自亮着,映照出冷清的房间。

"旧时情绪此时心":往昔的愁绪与此刻的心境重叠交织,

"花不见、人空老":花儿已凋零不见,唯有人的容颜在徒然老去。

"可惜春光闲了":可叹这大好春光被白白虚度浪费。

"阴多晴少":阴雨连绵的日子远多于晴朗的时光。

"江南江北水连云":江南江北的烟水与天边的云层连成一片,

"问何处、寻芳草":试问这茫茫天地间,哪里还能找到象征理想的芳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一落索·一夜雨声连晓》是宋代词人朱敦儒创作的词作。此词上片以“一夜雨声连晓”开篇,通过春雨连绵、青灯孤照的意象组合,勾勒出深夜无眠的孤寂场景,暗含时光流逝的怅惘;“旧时情绪此时心”以今昔对比手法,将少年风流与暮年萧索交织,引出“花不见、人空老”的物是人非之叹。下片转写春光虚度,“可惜春光闲了”直抒对韶华易逝的惋惜,“阴多晴少”既写江南春雨绵密的气候特征,又暗喻人生困顿的压抑心境;末句“江南江北水连云,问何处、寻芳草”以浩渺烟水与芳草难觅的意象收束,将漂泊无依的愁绪推向高潮,形成开放式的苍茫意境。全词以清丽婉转的笔触,通过今昔对比、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层层递进地展现了词人中年漂泊、身世飘零的悲凉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两宋之交词人,“词俊”

朱敦儒(1081~1159),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希真,号岩壑老人,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洛阳遗民等,洛阳(今属河南)人。早年隐居不仕,绍兴进士,曾任两浙东路提点刑狱。朱敦儒少有词名,获“词俊”之名,早年为“洛中八俊”之一。其词多写隐逸之趣,词风豪放旷逸,清新晓畅;南渡后作品又融入家国之感,慷慨悲歌,风格沉郁苍凉。代表作品有《鹧鸪天·西都作》《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念奴娇·插天翠柳》等。今存词集《樵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全词以雨夜孤灯为引,通过今昔对比、时空跳跃与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层层递进地展现了词人南渡后漂泊无依、理想破灭的悲怆。上片以“花不见、人空老”的物哀意象直击生命虚无,下片以“江南江北水连云”的宏阔烟水暗喻家国破碎,最终以“问何处、寻芳草”的苍茫设问收束,形成“沉郁顿挫”的艺术张力。词中“青灯”“芳草”等意象的化用,既延续了婉约词的传统,又融入了辛派词人的豪放之气,展现了朱敦儒从“词俊”到“遗民”的词风嬗变轨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迈贤《诗三首(其三)》

下一篇:宋·苏轼《赠善相程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