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路风波险":人世的道路风波险恶,
"十年一别须臾":十年一别只是一瞬间的功夫。
# 须臾:片刻。《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叮须臾离也。”
"人生聚散长如此":人生的聚与散就是这么的长,
"相见且欢娱":相见之时还是要及时娱乐。
"好酒能消光景":好酒能消磨时间,忘却时间带给人的痛苦,
# 光景:时光,时间。曹植《箜篌引》:“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春风不染髭须":胡子已白,春风再也不能将它染青了。
# 髭须:(zī)胡子。唇上曰髭,唇下为须。
"为公一醉花前倒":为了公子喝醉了就往花前倒下,
"红袖莫来扶":身边的歌妓,且莫来扶。
# 红袖:女子红色的衣袖,代指美女。白居易《对酒吟》:“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感怀词。此词描绘了世路的风波险恶以及人生聚散无常的状态,表达了人生聚散总是如此,相见时应及时欢娱的感慨。借“好酒能消光景,春风不染髭须”等景象,写出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在政治、人生境遇下的旷达态度,同时也隐隐透露出内心的愤懑。
2. 写作手法
对比:“十年容易过”与“世路风波险”形成对比,一方面强调时光飞逝,在经历了漫长的十年中,仿佛一瞬间就过去了;另一方面突出在这十年里世路的艰难险阻。象征:“世路风波险”中的“风波”象征着词人在政治和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各种挫折、阻碍和困境,将抽象的人生艰难具象化为风浪,使读者更能直观地感受到词人所经历的磨难。
3. 分段赏析
此词分为上下片,上片“世路风波险”,直接抒发词人在人生宦海历经无数艰险磨难、饱尝沧桑之感,“十年容易过”强调时光易逝,体现人生聚散无常,“相见且欢娱”既是劝友人珍惜当下相聚,也是自我宽慰,整体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对世路艰险和时光匆匆的感慨,以及对相聚的珍视;下片“好酒能消光景促,春风不染髭须绿”,意思是好酒可排遣不得意的时光,春风却无法将白发染黑,蕴含着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忧愤,“花前莫遣玉人扶,醉里不辞金盏绿”则表明词人愿为好友花前一醉,且醉后不让歌女搀扶,尽显狂放疏放,体现出忧愤疏狂之意。整首词直抒胸臆,狂放中含愤懑,疏放中有沉着,不同于五代、北宋士大夫花间樽前的风尚,透露政治、人生感慨,展现出词人旷达胸襟,加重了感情分量。
4. 作品点评
《圣无忧/乌夜啼》是欧阳修别具一格的词作。其写作特色鲜明,词人直抒胸臆,以狂放之态蕴含愤懑,疏放之中尽显沉着。词中摒弃了五代、北宋士大夫词常见的花间樽前之风,而是融入政治与人生感慨。“好酒能消光景,春风不染髭须”等语句,生动地展现出语言的表现力。此词具有颇高的文学价值,既体现了欧阳修的旷达胸襟,又加重了感情分量,在北宋词坛独树一帜,为后世展现出一种全新的情感表达范式,拓宽了词的表现领域,对词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 全词感慨苍凉,抒发了屡经挫折的痛苦心情,颇有沉郁顿挫之致,这在当时词坛上是罕见的。
现代中国写作学会常务理事张海滨
上一篇:宋·柳永《西江月·师师生得艳冶》
下一篇:宋·张元干《渔家傲·题玄真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