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ǎn
shān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3
shān
yuǎn
jìn
kàn
shān
zhōng
xíng
fēng
luán
suí
chù
gǎi
xíng
zhī
míng

译文

对于山色来说,没有远近之分,我一天到晚一边行走一边看山(看的是山峰)。那峰峦不断变化,千姿百态,让我这匆匆而过的行人叫不出名称。

逐句剖析

"山色无远近":对于山色来说,没有远近之分,

"看山终日行":我一天到晚一边行走一边看山(看的是山峰)。

"峰峦随处改":那峰峦不断变化,千姿百态,

# 改:变改。

"行客不知名":让我这匆匆而过的行人叫不出名称。

# 行客:行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远山》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山间行走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山的壮美与变幻。诗中“山色无远近,看山终日行”描绘了山色的恒久与诗人对山的迷恋,而“峰峦随处改,行客不知名”则通过移步换景的手法,展现了山峰的千变万化和诗人的探索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景祐四年(1037年),当时欧阳修正值壮年,对自然山水有着浓厚的兴趣。诗题虽为“远山”,实则通过描写山行时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白描:全诗采用白描手法,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山色无远近,看山终日行”,直接描绘出诗人整日行走看山的情景,没有过多的修饰和渲染,却生动地呈现出一幅山间行旅图,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所处的环境和状态。动静结合:诗的前两句“山色无远近,看山终日行”以静观中的意象写山色的恒久不变,而“看山终日行”则通过行者的动态,展现出山的绵延不绝。

2. 分段赏析

《远山》开篇“山色无远近,看山终日行”,诗人直白地告诉我们,眼前的山色连绵,根本分不清远近,而他就这样沉浸在看山的乐趣中,整日都在行走。这里没有对山色细致入微的描绘,却给人一种广阔无垠的视觉感受,仿佛那无尽的山色将诗人环绕,让我们深切体会到诗人对山间景色的沉醉。后两句“峰峦随处改,行客不知名”进一步展开。随着诗人脚步的移动,峰峦的形状也在不断变化,一会儿是高耸的山峰,一会儿又变成起伏的山峦。然而,这些千奇百怪的峰峦,诗人却叫不出它们的名字。这看似简单的描述,却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和探索的乐趣。诗人在山间行走,如同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探索未知,那些美好的事物,即便叫不上名字,却依然能给我们带来惊喜。整首诗语言简洁平实,却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在山间行旅的独特体验,让我们也仿佛跟随诗人的脚步,领略了这一路变幻无穷的山色,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师范《观音大士赞》

下一篇:宋·陆游《夜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