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飞鸟尚啁啾":小鸟儿恋着故乡鸣叫不止,
# 啁啾:鸟鸣声。
"何况悲笳出塞愁":公主在悲笳声中远嫁万里。
# 笳:古代一种管乐器,即胡笳,从塞北和西域一带传入中原。因其声悲咽,故称悲笳。
"青冢埋魂知不返":墓草青青魂魄再不能回来,
# 青冢:传说王昭君之墓长年长满青草,故名之“青冢”。这里用来代指崇徽公主之墓。
"翠崖遗迹为谁留":青苍苍的山崖上,为谁留下了手迹。
# 翠崖遗迹:指崇徽公主手痕。
"玉颜自古为身累":美貌的女子自古受到容颜的牵累,
# 玉颜:代指美丽的女子。
"肉食何人与国谋":高官厚禄的人有几个考虑国家生计。
# 肉食何人:肉食人,居官享俸者。
"行路至今空叹息":行路的人到这里白白地叹息,
"岩花涧草自春秋":山崖上花开草长随着季节交替。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诗。此诗通过追忆唐代崇徽公主远嫁塞外的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她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并从政治角度探讨了这一悲剧产生的原因。诗中不仅倾注了对崇徽公主的怜惜之情,还借此批判了当时统治者的无能与妥协政策。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如“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通过将自由自在的飞鸟与被迫远嫁的公主进行对比,突显了公主离乡时的哀怨与无奈。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也使读者更能体会到公主的悲痛心情。象征:诗中的“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一句,通过“青冢”和“翠崖”的意象,象征着崇徽公主的命运及其身后留下的遗憾。这些象征性的描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公主命运的深切同情。反衬:以美衬丑,在“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这一联中,诗人用古代美女常成为政治牺牲品的事实来反衬当权者的无能与自私,从而强化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力度。这种反衬手法使得诗歌的思想性更加突出,激发了读者的思考。借古讽今:整首诗通过对唐代崇徽公主命运的追忆,借古讽今,反映了宋代当时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诗人通过历史事件来影射现实,既表达了对古代女性不幸命运的同情,也借此批评了当代统治者的无能与妥协政策。
3. 分段赏析
《唐崇徽公主手痕和韩内翰》全诗随着诗人感情的变化而发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议论,展现了崇徽公主的命运悲剧及其背后的政治原因。首联“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以对比手法开篇,描绘了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在啁啾鸣叫,而豆蔻年年的少女却要随悲笳远嫁万里之外。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公主离乡时的哀怨与无奈,也倾注了诗人对她的怜惜同情。通过“啁啾”这一生动的拟声词,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离别愁绪的情境中。颔联“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进一步加深情感,反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通过“魂”字使诗情变得更加深婉。此句不仅表达了对公主一去不复返的悲哀,也为读者刻画了一个楚楚动人的形象——她满眼含着哀怨的泪水,在“翠崖遗迹”之间飘荡。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艺术感染力。颈联“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是全诗的核心,作者在此奇峰突起,发出深刻议论。这两句不仅指出了古代美女常成为政治牺牲品的现象,还批判了当权者的无能与自私。“玉颜”反为“身累”,“肉食”不与“国谋”,诗人寓于这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激发了人们对许多不能远谋的肉食者的愤慨。这种直接的议论手法使得诗歌的思想性更加突出,促使读者反思历史与现实中的类似现象。尾联“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涧草自春秋”则笔锋一转,以无情衬有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悲剧的无奈与感慨。末联通过对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以此表达无可奈何之情。孤魂栖止的崖花涧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这里的描写既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惆怅与无奈。
4. 作品点评
《唐崇徽公主手痕和韩内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对唐代崇徽公主远嫁塞外这一历史事件的追忆与反思,不仅表达了对古代女性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更从政治角度探讨了悲剧产生的根源。这首诗在格调上超越了一般洒同情之泪的凄凉挽歌,启发人们在深沉的哀怨中进一步思考这些女子个人悲剧背后的政治因素,激起人们对许多不能远谋的肉食者的愤慨。
# 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以诗言之,第一等好诗。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九
# 卷上:“此自是两段大议论,而抑扬曲折,发见于七字之中,婉丽雄胜,字字不失相对,虽岁昆体之工者,亦未易比。言意所会,要当如是,乃为至到。”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
# 此何等议论,乃熔铸于十四字中,自然英光四射。
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十一
上一篇:宋·彭龟年《燕居十六首其一》
下一篇:宋·彭龟年《燕居十六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