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íng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3
tiān
céng
zhé
jiāng
biān
tàn
tiān
xuàn
rán
jīn
shǐ
zhī
zuì
líng
gèng
sān
qiān

译文

乐天曾经被贬谪到这条江边,已为流落天涯而叹息,泪水潸然。如今才知道我罪孽深重,从这里到夷陵路途更为遥远。

逐句剖析

"乐天曾谪此江边":乐天曾经被贬谪到这条江边,

# 曾谪此江边:指白居易贬官江州事。,乐天:白居易字乐天。

"已叹天涯涕泫然":已为流落天涯而叹息,泪水潸然。

# 泫然:流泪貌。

"今日始知予罪大":如今才知道我罪孽深重,

"夷陵此去更三千":从这里到夷陵路途更为遥远。

# 更三千:还有三千里路。三千:概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琵琶亭》是北宋欧阳修创作的诗。景祐三年,欧阳修被贬途中经琵琶亭,联想到曾被贬此地的白居易,借古抒怀。诗中先提及白居易被贬时的感慨,再以反语和强调被贬地偏远,抒发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与凄凉。全诗借古伤今,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展现出逆境中的复杂心境,体现了作者对自身遭遇的无奈与不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首贬谪题材的诗。诗中通过提及白居易曾被贬于此地,感叹其天涯落泪的遭遇,进而联想到自身被贬。“今日始知予罪大,夷陵此去更三千”体现了作者以反语表达无辜被贬的愤懑,强调被贬之地更为偏远,抒发了内心的凄凉与无奈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自己被贬的偏远之地夷陵与白居易被贬之地对比,强调“夷陵此去更三千”,突出自己处境的凄凉和无奈。反语:“今日始知予罪大”一句运用反语,表面上说自己罪大,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

3. 分段赏析

“乐天曾谪此江边,已叹天涯涕泫然”:诗人开篇点出白居易曾被贬此地,“叹”“涕泫然”生动描绘出白居易当年被贬的悲叹与落泪,营造出一种天涯沦落的氛围,借古人事引出自身感慨,为全诗奠定了凄凉的基调。“今日始知予罪大,夷陵此去更三千”:“今日始知”看似顿悟,实则反语,“罪大”并非真有罪,而是对无辜被贬的愤懑。“夷陵此去更三千”以夸张之笔强调被贬之地的偏远,进一步凸显出内心的凄凉与无奈,也表达出对命运不公的控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新《辛苦行》

下一篇:宋·白玉蟾《农歌》

猜你喜欢